【後記5】辭官歸鄉(第1/2 頁)
永昌三十四年,春。
暖陽依舊不緊不慢地灑在春恆縣的大街小巷,縣令準備辭官的訊息,卻如晴天霹靂。
他對外聲稱,老家有人說好了親事,催他回去成婚。
這一下,整個春恆縣都炸開了鍋,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哭聲、挽留聲交織在一起
那場面,彷彿不是送別,而是在為縣令送葬。
童子歌站在縣衙門口,看著眼前這一幕,臉上滿是哭笑不得的神情,耐心地安撫著情緒激動的百姓。
待眾人情緒稍緩,他便轉身回到縣衙,伏案疾書,上表給知府,鄭重地推薦提拔忠厚愛民的春恆縣縣丞接替自己的職位。
當縣丞得知這個訊息時,淚水瞬間奪眶而出,他雙手緊緊抓住童子歌的手,哭得抽抽噎噎:
“大人,您這一走,可讓我們怎麼辦啊!您不能走啊!”
童子歌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臉上掛著溫和的笑容:
“您忠厚親民,做事踏實,比我更適合這父母官的位置。
我性子太軟,有些事處理起來不夠果斷,您一定能把春恆縣治理得更好,帶領百姓過上更富足的生活。”
百姓們懷著滿腔的感激與不捨,自發地籌備起一場盛大的送別儀式
他們精心準備禮物,商量著送別流程,一心要給這位好縣令留下最難忘的回憶。
童子歌多次婉拒,言辭懇切地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分內之事,不必如此大費周章。
可百姓們的熱情如洶湧潮水,根本無法阻擋。
無奈之下,他只好決定在妥善交付好所有事務後,趁著深夜悄悄啟程,不想過多打擾大家。
童子歌對春恆縣百姓沒有感情嗎?當然不是,東街的劉嫂,南院的曾阿公,十二巷新出生的溫小六整個春恆縣,他都有感情,但並非難以割捨。
或許從初來乍到的那一刻起,他就將在春恆縣的任職視為一份必須完成的使命,如今使命達成,他覺得自己也該踏上新的征程。
又或許是他的人生中經歷過一段刻骨銘心的過往,相較之下,這些輕鬆平凡的日常,雖美好卻也並非無可替代。
夜幕如墨,籠罩著整個縣城,萬籟俱寂。
童子歌收拾好簡單的行囊,從小小的縣令府後院悄然走出。
他身後,是幾個忠心耿耿、決定追隨他的影衛,他們身姿挺拔,眼神堅定。
童子歌剛掀開車簾,準備登車離去,就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
他轉頭望去,只見縣丞女兒小江和秦護衛匆匆跑來,後面還跟著幾個選擇留在這裡的影衛。
小江眼眶泛紅,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帶著哭腔說道:“童大人,您這一走,我們可怎麼辦呀?大家都捨不得您……”
秦護衛也是一臉惆悵,平日裡堅毅的面容此刻滿是不捨:
“大人,此去路途遙遠,您務必保重身體。”
那幾個留下的影衛,紛紛抱拳行禮。
童子歌看著他們,臉上露出溫和而欣慰的笑容,輕聲安撫。
有些人,骨子裡還是渴望平靜的生活的,縱然當初在亂世選擇了做刺客殺手,但太平盛世,還是想過正常人的生活的,童子歌替他們高興。
也有習慣了東奔西跑的,童子歌也樂意帶著他們。
隨著車伕一聲輕喝,車輪緩緩滾動,發出 “吱呀” 的聲響,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童子歌透過車窗,望著漸漸遠去的春恆縣。
離開了春恆縣,他就是
就是童家的小少爺了。
他要去看望父母。
在南下啟程之前,童子歌一如既往地前往五梅山。
煙嫋嫋升騰,帶著他的祈願與思念,父母的來信上說,長姐和兄長的衣冠冢設在祖墳年年有人照看,但屍骨無存,始終是一家人的心結。
從五梅山離開後,他轉道去往皇陵。
上次前來時太過匆忙,連給故去之人燒紙錢這等重要之事都給疏忽了,這次,他特意在行囊裡備了一大堆紙錢。
抵達皇陵,周圍荒草叢生,更顯寂寥。
童子歌和影衛們神色莊重,整齊跪地。
叩拜完畢,童子歌親自倒上酒,酒水沿著杯壁緩緩淌下,浸溼了地面。
幾人生火,把紙錢黃錶慢慢放進去燒了。
火苗迅速躥起,貪婪地吞噬著紙錢,可不知是周圍的雜草過於茂盛,還是有人疏忽,放的紙錢實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