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五年總結2(第2/3 頁)
南海部和水師,也是有一部分牲畜,用來拉扯運送物資,因此也是消耗草料的。
聽到荀悅報出來的最終數字,劉備先看向了劉平。
劉平頷首,道:“郡兵的開支呢?”
荀悅回道:“郡兵開支由各郡負擔一半,成都負擔一半,這部分會在後面講到。”
“好!”劉平點頭。
劉備輕咳一聲,道:“這個開支,還真是出乎意料呢。”
“繼續吧。”
他倒是不著急,主要還是每年的稅收他都清楚,知道軍費開支雖然不低,但財政是負擔得起的。
“好,接下來是咱們的稅收情況。”荀悅說到這裡,看了一眼張松道:“這一部分,由張侍郎給大家彙報。”
張松開啟隨身的小冊子,看了一眼,道:“說一下我軍的稅收情況。在這之前,先說一下我軍的具體發展情況,稅收來源好讓諸位更加清楚。”
清了清嗓子,張松繼續說道:“首先是耕地。”
“算上西域、烏戈郡、安南郡在內,我軍目前總耕地面積,兩億六千萬畝。”
“去年我軍總共收穫糧食,九億一千萬石,按照三十稅一,總共收上來三千零一十二萬石糧食。”
“其次是人口,目前我軍實控地區,人口已經達到了一千六百萬,這一部分每年一共可以收到稅錢十五億兩千萬錢。”
這是部分收的其實是人頭稅,一個人一年一百二十錢,只不過只有成年人收這麼多。未滿十四歲只收一半,六歲以下六十歲以上不收。
這也是改良過的人頭稅,跟此時大漢其他地方還不太一樣。
此時大漢的稅收制度比較複雜,其實按照劉備軍如今的人口,完全按照此時的稅制來收稅,這個錢就太多了。
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 105 年)可視為東漢財政收入的一個參考節點,當時戶九百二十三萬七千一百一十二,口五千三百二十五萬六千二百二十九,墾田七百三十二萬一百七十頃八十畝百四十步。
以此次資料為基準,當時田租折錢約 147 億,畝斂稅 73.2 億錢,芻、稿稅約 7.7 億錢,口賦和算賦總計約 46.2 億錢,過更錢 55.4 億錢,獻費或方物之貢約 33.5 億錢,家財稅約 55.4 億錢,朝廷收入總計約 418 億錢,扣除實物租後漢朝歲入約 268 億錢,若加上少府收入約 83 億,共約 500 億錢。
真按照這個標準來收,戶部今年至少能收到一百五十億錢(不是現錢,包括糧草、草料等等實物,折算之後的價值。)。但是這樣,老百姓的生活肯定就非常困難了。
事實上,在沒有入蜀之前,劉平在各種嘗試之後,還是選擇了沿用大漢的稅制,挺過了最難得開拓期。
現在之所以只收田稅和人頭稅,其實是有原因的。
一是,商業稅。漢朝也是有商業稅的,但是這東西比較粗獷,如今劉備勢力的商業稅就比較細緻了,每年產生的稅收也非常恐怖。
二是,在工部的幫助下,戶部和工部合夥搞了一個新衙門,對標的就是洛陽的少府。說白了就是一個官方的經營機構,理解為國有公司就行。
鹽鐵酒、漆器、琉璃、絲綢等奢侈品,糧食、木材、礦產資源等大宗交易品,都是這個新衙門的經營專案。
新衙門是劉平給起的名字,大漢商業運營司。由工部格物司和戶部商業司合力管轄。
張松翻看了一下手中的小冊子,道:“然後是商稅,去年吾等一共收了商稅二十七億錢。”
“嚯?!”
“真的假的?!”
“竟然這麼多?!”
劉平卻皺了皺眉頭,他對劉備勢力的商業發展規模其實不存在疑惑的。他之所以皺眉,是因為如今劉備勢力哪有這麼多銅錢,哪怕是折算成金銀也不可能有這麼多。
加上人頭稅,這都四十多億了。
張松繼續道:“這是折算後的,實際上只收了十三億錢,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徵實,其中包括金銀、糧食、草料等。”
劉平頷首。
這才對。
此時不管是大漢還是劉備勢力範圍內,所有的稅收都是允許徵實的,也就是用實物交稅。官方也規定了,優先以糧食、草料為稅收物,其次是貴重金屬,再次是各種物品,比方說布匹。
那麼也就是說,現錢,去年一共就收上來二十五億錢。
張松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