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 > 第174章 比起成品絲綢,市場更青睞生絲

第174章 比起成品絲綢,市場更青睞生絲(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紅樓:王爺又雙叒叕娶妻了穿越後我還是戴黃盔穿黃袍三國:人屠現世,請諸位赴死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大明:治好病後,老朱求我去現代漢吏紅樓:最強錦衣衛,我只手遮天!十年藏拙,真把我當傀儡昏君啊?極品五世子斬神:靠BKing行為覺醒禁墟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聊天群:我迪迦當邪神怎麼了?蝶夢飛花崩三:凹分凹的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襲之路別人在開機甲,你變身奧特曼斬神:我在斬神世界蒼蜣登階!如何幫助女主在異世界建立勢力?三國,我曹賊,愛江山更愛美人!重生美好

三是紡織業自身的特點優勢,新興產業束縛小,投資門檻相對低,勞動力資源豐富。

對當時的英國來說,棉紡織業是一個新興工業部門,

受行會和政府法規的束縛比較小,相對較易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

這使紡織業能夠更自由地採用新的生產方式和技術,

快速實現從手工生產向機器生產的轉變。

與一些重工業相比,紡織業所需的初始投資較少,

創辦紡織工場和購買紡織機器的成本相對不高,

所需不過一個小工場和若干臺花費不多的機器,

容易吸引資本投入,有利於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擴張。

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當時英國圈地運動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成為自由勞動力,為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支援。

而且紡織工作相對簡單,對工人的技能要求相對不高,容易吸收大量的勞動力,包括婦女和兒童。

四是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深遠,不僅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也能促進社會結構變革。

紡織業的發展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興起,如棉花種植、印染、機械製造等。

為了滿足紡織業對棉花的需求,英國在海外殖民地大力發展棉花種植園經濟。

印染業隨著紡織業的發展而不斷進步,提高了紡織品的質量和美觀度。

紡織機器的製造和維修促進了機械製造業的發展,為推進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

紡織業的工業化加速了社會結構的變革,

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成為產業工人,推動了城市化程序。

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的形成,使社會階層發生了重大變化,為社會的現代化轉型奠定了基礎。

南海邊地公司當然不可能複製所有這些條件,但基本條件還是能夠滿足的。

技術革新方面,因為嚴重缺乏勞動力,南海邊地公司渴望機器化大生產,

同時也為推進機器化大生產做好了準備,

如確立專利制度、建立永明學會、引進荷蘭風車技術、發明蒸汽機等。

別的不說,只要成功復原了水轉大紡車並使其能夠紡棉紗,可比珍妮紡紗機牛逼多了。

水轉大紡車是有32個紗錠的水力紡紗機,

這讓發明之初只有8個紗錠,由人力驅動的珍妮紡紗機怎麼比?

如此高效的水力紡紗機出現了,為了消耗掉過剩的紗線,肯定也會促使水力織布機出現。

而且為了用上比水力靈活的蒸汽動力,紡織業肯定也會推動廉司南蒸汽機的改進,

則瓦特蒸汽機便有可能提前150年出現。

畢竟現如今關鍵技術也就只差一個雙向汽缸了,

而這對華人來說也不是發明的問題,只需要發掘出雙作用活塞式風箱即可。

至於誰的名字能代替“瓦特”,李國助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反正他自己雖然有那個能力,卻沒那個打算。

一旦瓦特蒸汽機出現,就肯定會被化工、冶金、採掘、交通等多個行業應用,

解決工業發展中的動力問題,推動這些產業的發明和創造。

市場需求方面,南海邊地公司在內需方面短期內肯定比不上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

但在國際市場方面,卻擁有巨大的潛力,基本不需要像英國那樣靠殖民戰爭去開拓。

面對明朝固執的海禁政策,

一旦南海邊地公司可以透過機器生產絲綢、棉布等大宗紡織品,

將不費吹灰之力地得到朝鮮、日本、東南亞,及歐洲市場的青睞。

不用自己開著炮艦去滿世界地開拓殖民地,人家都會上趕著來提供市場。

不過公平交易的前提,是軍事實力的相當。

要想歐洲人乖乖來給南海邊地公司提供市場,那就必須跟上人家的軍事發展。

這使紡織業也將對南海邊地公司的軍事發展產生促進作用。

為了滿足用機器高效生產紗線的需求,南海邊地公司肯定也要想盡辦法提高生絲的產量。

這又會變相促進南海邊地公司柞蠶養殖業的發展。

根據李國助兩世為人的研究和經驗,

在明末,比起成品絲綢,朝鮮、日本、東南亞、歐洲等市場都更加青睞生絲。

目錄
快穿之反派boss請上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