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您可以用山綢製作熱氣球的氣囊(第1/2 頁)
“也就是說,高爐如今是在那木棚裡了?”
李國助馬上就有所猜測。
“沒錯。”高貫點頭稱是,“而且比以前高了一倍。”
“我的蒸汽機樣機也在裡面呢。”
廉司南突然開口說道。
“那還等什麼,快去看看吧。”
李國助說著,就當先邁步朝風車塔旁的木棚走去。
剛走進木棚,李國助就被聳立在鐵砧旁的那臺龐大的機器吸引了。
李國助一眼就看出,那便是蒸汽機樣機。
它由底座、鍋爐、汽缸、活塞、活塞桿、支架、橫樑等部件組成。
橫樑是一根堅固的槓桿,以樞軸為中心轉動,一端連線活塞桿,
另一端果然如李國助想象的那樣,透過一個曲柄連桿機構,連線著一個齒輪,
將活塞的上下直線運動轉換為齒輪的圓周運動。
齒輪前方,是一柄鍛錘,錘柄距離錘頭大約錘長的三分之二處,安裝在一個支架之上。
支架為鐵質,起到支撐和固定樞軸的作用,使鍛錘能夠繞樞軸穩定地轉動。
蒸汽機也有一個比鍛錘支架高大很多的支架,可以保證橫樑繞樞軸穩定地轉動。
齒輪轉動時,會撥動錘柄末端,使鍛錘繞樞軸轉動,
從而帶動錘頭有節奏地反覆起落,實現對鐵件的持續鍛打。
這一部分的結構,跟中國古代的水碓是一模一樣的。
當然,李國助有理由相信,廉司南在設計這個結構的時候,並沒有借鑑過水碓。
因為歐洲在12世紀就已經出現了水力鍛錘,
結構和原理與中國出現在漢代以前的水碓如出一轍。
只是水碓在中國被用於糧食加工、造紙原料加工、制粉、藥材加工,
卻似乎從未被用於打鐵。
李國助盯著這個蒸汽鍛錘看了好幾分鐘,見他執行的果真十分穩定,不由興奮地道:
“太好了!老師你可真是個天才!”
不怪他會如此激動,要知道在另一個時空,紐科門機從始至終都只是被用於礦井抽水而已。
即使是瓦特蒸汽機,最早被廣泛應用的領域也是紡織業,而非金屬加工。
如今這紐科門機翻版式的廉司南機,卻因為曲柄連桿機構的運用,而能夠用於鍛鐵。
這對南海邊地公司的武器製造業無疑將是一個福音。
而且廉司南機要想用於紡織業,也是肯定沒有任何問題的。
仍然只需用曲柄連桿機構將活塞的上下往復運動轉化成紡車的圓周運動即可。
只是因為它的結構與紐科門機一樣,所以輸出功率肯定是遠遠比不上瓦特蒸汽機的,煤耗肯定也比瓦特蒸汽機多三倍不止。
這不禁使李國助覺得心癢難耐,恨不得自己把瓦特蒸汽機給搞出來算了。
但是他真的不想讓自己顯得太過耀眼,
終究還是希望能把機會留給歷史上那些被亂世埋沒了的明末科學家和發明家。
如徐光啟、宋應星、徐正明、孫雲球、薄珏、王徵等人。
這些人只要能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才能,絕不會比同時代的歐洲科學家遜色,
甚至還有可能建立起以漢語語境表達的科學體系。
至於李國助自己,只要能搞好制度建設,能阻止建奴入關,從而為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的工業化,及向現代化國家轉變提供肥沃的土壤就心滿意足了。
如果真的需要他親自搞什麼“發明”的話,他更願意儘快把疫苗、抗生素等藥物搞出來。
往近裡說,這些藥物大機率能救李旦、顏思齊等人的性命。
往遠裡說,明末那麼多的瘟疫也可以靠這些藥物去遏制。
“不不不,我可不是什麼天才,”
廉司南連忙謙虛地道,
“要不是中國古代那些偉大的發明給了我靈感,”
“要不是你發明了冷凝器,”
“我這輩子也就只能作為一個日本武士,客死他鄉了。”
李國助笑的眼睛都彎了,他情知不能再繼續這樣誇讚老師了,否則他會一直謙虛下去的,
於是問道:“現在就剩熱氣球還沒實驗了吧,我想這對老師來說,應該比蒸汽機簡單很多吧?”
廉司南含笑點頭:“沒錯,所以我打算5月20號進行第一次載人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