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這樣就可以兼顧生產和防禦了(第1/2 頁)
陳勳沉吟片刻,說道:“邊長六丈,高三丈的實心稜堡當可。”
李國助眉頭一皺,沉吟片刻,說道:
“這個感覺小了點,換成邊長七丈五尺,高二丈四尺如何?”
陳勳略一思忖,點頭道:
“可以,小當家的意思,莫不是先快速築成如此規模的一座實心稜堡,形成基本防禦,”
“然後再逐步把這座實心稜堡擴建成圖紙上這種規模的雅蘭城?”
“沒錯,正是如此。”
李國助含笑點頭,旋即話鋒一轉,
“不過有一點,可能是我的圖紙沒畫清楚,”
“那便是內城第二、三層,及外城銃臺的高度都並非三丈,而是二丈四尺,”
“三丈實為城垣的高度,城垣是以糖水和糯米汁搗合牡蠣殼灰、砂等,砌磚而成。”
“多出來的六尺,實為胸牆。”
“所以陳大哥剛才要築三丈高的實心稜堡,就是節外生枝,肯定是會浪費工期的。”
陳勳老臉一紅,垂首訕笑道:“小當家的圖紙沒錯,是不才看錯了。”
李國助莞爾一笑:“陳大哥不必介懷,那麼關於建造雅蘭城,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陳勳想了想,說道:
“小當家要在海藻灣建造雅蘭城,不僅是要佔領海藻灣,也是要在那裡建水力工坊,”
“但是按此等銃臺規模,恐怕建成以後也只能起到佔領海藻灣的作用,”
“至於要在臺上建水力工坊,恐怕還是有所不足吧?”
李國助略一尋思,笑道:
“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解決,陳大哥不是要把工程分成兩期嗎?”
“你可以把兩期工程顛倒一下,一期工程建造外城,二期工程再建內城。”
“至於今年要建的這座小的實心稜堡,你可以把它當成外城的一部分。”
“所以要沿河建成一座規模較小的長方形實心稜堡,使長邊靠河,”
“這樣才能確保臺上可建造的水力工坊達到最多。”
“至於尺寸嘛,可以是長15丈、寬4丈,高二丈四尺,”
“這樣面積跟邊長七丈五尺的方形稜堡其實是一樣的。”
“銃臺上的建築,靠河一邊全建工坊,背河一邊建倉庫、兵舍等,”
“這樣就可以兼顧生產和防禦了。”
“陳大哥以為如何?”
“妙啊!”
陳勳由衷地讚歎,但馬上話鋒一轉,
“不過我覺得4丈還是太窄了,我可以讓工人加把勁,”
“爭取在三個月左右,築成一座長15丈、寬6丈,高二丈四尺的矩形銃臺!”
李國助沉吟片刻,說道:
“能做到的話,自然最好,做不到也不必勉強,”
“反正水力工坊只能建在靠河的一面,你要加寬也只能在背河的一面加寬,”
“頂多也只是多建幾間兵舍或倉庫而已,倒也不是急需的。”
“你若真能做到,還不如把銃臺加長些許,還能多建一兩間水力工坊呢。”
“嗯,我盡力!”陳勳立即附議。
其實在需要快速形成防禦工事之時,實心稜堡通常比空心稜堡更合適。
實心稜堡結構相對簡單,主要是堆土成臺,
在材料獲取方便的情況下,如在土地資源豐富的區域,施工難度較低。
可以迅速組織人力進行堆土作業,
不需要複雜的內部結構搭建,能夠較快地形成一個基本的防禦高臺。
空心稜堡從架炮壘道後面開始傾斜,
內部空間需要進行特殊設計和構建,以保證其結構穩定性和功能性,
例如要考慮炮位的安置、人員的通行和隱蔽等。
施工過程中不僅要處理外部的造型,
還需要對內部空間進行打造,施工難度較大,速度相對較慢。
實心稜堡主要以土為材料,在大多數地形條件下,
土的獲取較為容易,不需要專門運輸大量的其他特殊建築材料。
如果附近有足夠的泥土資源,甚至可以就地取材,極大節省材料準備時間。
空心稜堡除了需要一定量的土用於外部堆築和覆蓋外,
還需要木材、石料等其他材料來構建內部的支撐結構和炮壘等設施。
這些材料的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