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黃忠、太史慈(第1/2 頁)
洛陽城外。
身材魁梧的太史慈,站在一處臨時搭建起來的高臺上,有些激動的對著數萬名難民大聲喊道:“這兩日洛陽城中亂得很,我找與我相熟的幾個士兵打聽過了。洛陽之所以亂,是因為有人殺了太師,要找董公子的麻煩。”
“我揹著我老孃,從青州東萊黃縣一路逃難到洛陽,期間經過了大小數十座城,求了無數的世家名門,沒有一個人願意給我們一口吃的東西。”
“如果不是董公子變賣家產,四處求人,施粥救人。我老孃早就已經餓死在洛陽城外了。”
掃視四周眾人一眼,太史慈又接著大聲說道:“有人說,太師是猛虎,擇人而噬。在我看來,為富不仁的世家和豪門才是真正的猛虎。”
“董公子對我們有恩,是他救活了這裡的所有人。如今有人要找董公子的麻煩,你們說我們應該怎麼辦?”
太史慈話音落下,數萬難民就紛紛大聲喊道:“我們要進入洛陽城,幫助董公子。”
“我帶著妻兒逃難到冀州,冀州官府不僅不給我們吃的東西,還強行驅趕我們到洛陽。沒有董公子,我的妻兒早就已經餓死了。”
“之前施粥的人說,我們吃的稀粥,全都是董公子求著世家豪門換來的。董公子為了救我們,可以放下自己的尊嚴,我為了幫董公子,寧願賠上自己的性命。”
聽到難民們的話,太史慈輕輕的點了點頭。
太史慈身長七尺七寸,美鬚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是個真正的神射手。
早些年太史慈在東萊郡擔任奏曹史,也算是個公務員。
後來因為得罪了同郡的世家豪門,太史慈丟掉了官職,不得不前往遼東避難。
黃巾起義被撲滅之後,太史慈悄悄回到東萊,照顧自己年邁的母親。
青州黃巾軍亂起來之後,太史慈迫不得已只能帶著自己的母親離開青州避難。
太史慈揹著自己的母親一路向西,沿途受到了許多委屈,讓他看清楚了世家名門的真正嘴臉。
後來到了洛陽,全靠董宋施粥,這才保住了太史慈的母親的性命。
作為一個大孝子,太史慈對董宋格外感恩。
所以聽說洛陽城中,有人試圖對董宋不利,太史慈立馬就召集起了城外的難民,希望能夠幫上董宋的忙。
就在眾人群情激奮之時,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在難民中響了起來。
“洛陽現在亂成了一鍋粥,大家在洛陽城外大聲喧鬧,不僅無法對董公子提供幫助,反而還會亂了董公子的心。”
“我們想要幫助到董公子,首先需要打探清楚洛陽的最新情況情況,明白董公子現在的處境。其次,發動青壯年,組織起一支稍微有點戰鬥力的隊伍,如果董公子需要我們的幫忙,我們要隨時能夠投入戰鬥。”
太史慈聞聲,立馬循著聲音看去。
很快,太史慈就看到了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人。
中年人身材壯碩,長相敦厚。
他的背上揹著一把黑漆漆的大弓,格外惹眼。
縱身一躍跳下高臺。
太史慈大步走到了中年人的身前。
“在下東萊太史慈,敢問壯士如何稱呼!”
長相敦厚的中年人上下打量了太史慈一眼,這才對著太史慈小聲說道:“在下南陽黃忠。”
黃忠的經歷和太史慈相差不多。
黃忠也是得罪了權貴,迫不得已帶著妻兒北上。
這一路北上,條件艱苦。
黃忠的兒子黃敘本就體弱,加上他感染了風寒,來到洛陽城下已經奄奄一息。
幸虧有董宋派遣華佗帶著十幾名大夫出城巡診,華佗見到黃敘年幼,於是親自出手,這才將黃敘從鬼門關救了回來。
所以黃忠自認為欠下了董宋一個天大的人情。
為了還這個人情,黃忠不惜一戰。
“黃兄剛才說得很對,我們的確應該先想辦法打探洛陽城中的訊息,明白董公子的處境。只是這洛陽城牆高大,城門一直緊閉,我們根本就沒有機會了解城中更多的訊息。”
太史慈這段時間交好了幾名士兵,但普通計程車兵,知道的東西不多。
黃忠略作思索,就對著太史慈說道:“讓城牆上計程車兵傳訊,如果洛陽城中,董公子佔據了上風,城牆上計程車兵應該能夠將訊息傳到董公子的耳朵裡。”
“沒用啊,我們鬧了這麼久,如果城牆上計程車兵願意傳訊,董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