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學府煥新,革新紮根育賢才(第2/3 頁)
“強國在於民心,而不在於奇技淫巧!”老學究吹鬍子瞪眼,唾沫星子四濺,那飛濺的唾沫星子似乎都能被看到。
李豪微微一笑,從袖中取出一張圖紙,展開後,上面畫著一些複雜的機械結構。
“此乃水力紡織機,可日產布匹數百匹,遠勝人力百倍。請問各位學究,這是奇技淫巧,還是利國利民之策?”
幾位學究面面相覷,啞口無言。
他們從未見過如此精妙的機械,更無法想象它能帶來的巨大效益。
李豪趁熱打鐵地說:“諸位學究,莫要再固步自封,若大唐皆如你們這般頑固,遲早被他國超越,你們擔當得起這千古罪人之名否?”
李豪繼續說道:“新學並非要摒棄傳統,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要學習聖賢的智慧,也要學習新的知識,才能讓大唐更加繁榮昌盛。”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的學子們,語氣更加激昂:“你們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不要被陳腐的觀念束縛,要勇於探索,勇於創新,才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他的話語如同一把利劍,刺破了籠罩在學府上空的陰霾。
學子們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紛紛鼓掌叫好,那掌聲如同雷鳴般響亮。
幾位老學究則面露慚色,低頭不語。
“諸位,”李豪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新學之路,勢不可擋!我期待著,與諸位共同見證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
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突然,人群中傳來一個清朗的聲音:“且慢!”
江南四大才子,素來以文采風流聞名天下,此刻卻站到了皇帝身旁。
為首的才子手持摺扇,風度翩翩地開口:“我等四人雖醉心詩書,卻也明白,時代在變,我輩讀書人更應與時俱進。殿下推行的新學,並非要我等盡棄聖賢之道,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融入新知,方能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我大唐文化。”他話音剛落,其餘三位才子也紛紛附和,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將新學的益處娓娓道來。
他們妙語連珠,口若懸河,說得反對者面紅耳赤、節節敗退,他們的話語如同炮彈般轟向反對者。
學子們大聲叫好,歡呼聲此起彼伏,那歡呼聲震得人的耳朵嗡嗡作響。
漸漸地,那些原本持反對意見的學生也開始動搖,他們眼中閃爍著思考的光芒,竊竊私語起來。
“原來新學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不堪……”“是啊,或許我們真的應該嘗試接受新事物……”
越來越多的學生表示願意接受新學,學府內的氣氛也逐漸緩和。
李豪感激地朝江南四大才子微微頷首。
這時,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緩緩走入學府。
他身穿儒袍,手持書卷,正是大唐文壇巨匠——韓愈。
他走到講臺中央,目光掃過眾人,朗聲道:“老夫今日前來,是想與諸位分享一些心得體會。”
韓愈開始講述自己對革新思想的轉變過程,他從最初的反對,到後來的理解,再到如今的支援,將自己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
他每說一句,學子們就如同小雞啄米般點頭,他們的眼神中滿是崇敬,彷彿在聆聽聖人的教誨。
有的學子甚至拿出紙筆,快速記錄下韓愈的話語,生怕遺漏一個字。
“聖賢之道,貴在傳承,更貴在發展。新學並非要推翻傳統,而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走得更穩。”韓愈的聲音洪亮而有力,在學府上空迴盪,那聲音如同洪鐘大呂。
學子們聽得聚精會神,他們紛紛表示,要以韓愈為榜樣,勇於接受新事物,努力學習新知識,為大唐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李豪看著這一幕,心中滿是欣慰。
他明白,文化革新的種子已經播下,並且正在茁壯成長。
他正欲開口說話,卻見一位衣著樸素的老者,顫巍巍地走上前來……
這位老者衣著樸素,佈滿皺紋的臉上寫滿了歲月的痕跡。
他是城南私塾的先生,教書育人已有數十載。
他顫巍巍地走到皇帝面前,深深鞠了一躬,用略帶沙啞的聲音說道:“老朽愚鈍,先前對新學多有誤解,今日得見殿下之風采,聆聽韓愈先生教誨,才明白革新之意義。”他頓了頓,渾濁的眼中閃爍著光芒,“老朽願在私塾中推行新學,為大唐培養更多有用之才。”
老者的話語如同一顆石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