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大唐鎮國公 > 第242章 蓋棺定論

第242章 蓋棺定論(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四合院:開局請何大清迴歸高衙內的恣意人生哎呦,誰家權臣抱著昏君親呀大明抄家王穿到古代後我成了小哥兒國運扮演:漢使怎麼扮演?死這!不是死遁,我只是衝業績!曹賊:家父曹操,請陛下稱太子這個流氓太正經,女帝怒罵大奸臣重生清末之傲視列強!嬌小玲瓏的羋瑤重生大明1635開局曝光,唐高宗喜歡小媽在萌學園摸魚的日子帶空間在荒年亂世,做個悠哉少爺穿書:不當接盤俠,我要自由從四合院開始的諸天藏寶異界之婉婉復仇記從質子到千古一帝萌學園的保命日常

朝堂中的世家官員眼見自家派系的官員被押送回京,大禍臨頭,頓時慌了神。

他們匆忙聚集商議,而後紛紛提筆上奏,急切地為那些犯下過錯的官員求情。

在奏疏中,他們言辭懇切,反覆強調這些官員雖在執行留學生管控政策時有所不當,犯下過錯,然罪不至死。

他們試圖以各種理由為其開脫,諸如“初犯無知”“一時疏忽”之類的說辭,充斥於奏章之中,期望能打動李世民,從輕發落。

當李世民毅然決然地決定將這些阻撓政令推行的官員問斬時,世家官員們皆驚得瞠目結舌。

他們無論如何也未曾料到,李世民此次竟如此決絕。

在他們的印象中,李世民向來以仁愛治國,愛惜民生,寬厚大度,對待臣子多有包容。

如今,面對這一嚴厲的懲處決定,世家官員們不禁暗自思忖:“這李世民怎麼突然變得如此嗜殺?還是那個心懷天下、對百姓和臣子關懷備至的李世民嗎?”

他們心中滿是疑惑與不解,同時也隱隱感到一絲恐懼,生怕這股嚴厲的風氣,下一次就會波及到自己身上。

然而,他們卻未曾想過,自己為私利阻礙政令推行的行為,對大唐的根基造成了多麼嚴重的危害。

在莊嚴肅穆的朝堂朝會之上,氣氛凝重如鉛。

李世民目光沉穩地投向御史大夫魏徵,滿朝文武的目光也隨之匯聚。

李世民神色平靜,卻隱隱透著一絲威嚴,開口問道:“魏愛卿,對於此事,你有何看法?朕是否應該饒恕這些人,以彰顯朕的仁德和寬宏大量?”

李世民深知魏徵剛正不阿,敢於直諫,其見解往往能切中要害。

此刻詢問於他,既是對魏徵的信任,也是期望能聽到一番客觀公正的論斷,為這棘手之事的處置尋得一個妥善的方向。

朝堂之上一片寂靜,眾人皆屏息凝神,等待著魏徵的回答。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揣著不同的心思,而魏徵的這一番話,或許將影響到那些阻撓政令官員的最終命運。

魏徵心中明鏡似的,深知此事自己已然無法推諉。

他抬眼看向高坐龍椅之上的李世民,從陛下那看似問詢,實則已有定斷的態度中,已然洞悉其心意——陛下顯然是要找人替他的處置行為背書,以便佔據道義的制高點。

而向來以直言敢諫聞名,素有“噴子”之稱的自己,無疑是極為合適的人選。

魏徵心中雖對此事洞若觀火,但他亦明白,李世民此舉實是為了大唐的長治久安。

於是,他整了整朝服,神色莊重地出列,朝著李世民恭敬地拱手行禮,言辭鏗鏘有力地說道:“啟奏陛下,微臣以為陛下所頒行之政令,實乃於大唐國運有利,於天下百姓有利。此乃陛下高瞻遠矚,為我大唐謀福祉之良策。”

說到此處,魏徵微微一頓,神情變得嚴肅而冷峻,接著道:“然而,竟有部分官員,不知出於何種私心雜念,公然阻撓政令推行。此等行徑,實乃置大唐利益於不顧,將百姓福祉棄若敝履。他們心中毫無家國大義,如此之人,實乃罪大惡極,天理難容。”

言畢,魏徵再次躬身,語氣堅定:“微臣以為,陛下將這些官員斬首,實乃英明之舉,此舉足以正視聽,明綱紀,震懾朝堂內外,使眾人皆知陛下維護政令、守護大唐之心。如此,方能使我大唐上下一心,政令暢行,長治久安。故微臣贊同陛下之決定。”

世家的官員們瞪大了雙眼,滿臉的難以置信。他們怎麼也沒料到,向來以公正、制衡之態活躍於朝堂,致力於平衡朝局的魏徵,此次竟如此決然地站在了李世民一邊,彷彿甘願充當李世民手中的利刃。

在他們眼中,魏徵往日那種周旋於各方勢力之間,力求朝堂穩定、平衡的心思,似乎在此刻蕩然無存。

世家官員們不禁紛紛皺眉,心中既惱怒又憂慮,惱怒魏徵的“背叛”,憂慮這一局勢對世家的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李世民那威嚴的目光如鷹隼般,依次掃向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一眾重臣,沉聲問道:“諸位愛卿,對此事有何見解?”

房玄齡率先出列,神色恭敬而沉穩,拱手說道:“陛下,此政令關乎大唐興衰,那些官員竟敢肆意阻撓,實乃罪無可恕。臣以為陛下決斷英明,唯有嚴懲,方能彰顯國法威嚴,確保政令暢通,故臣贊同陛下將其斬首。”

杜如晦緊接著出列,身姿挺拔,言辭堅定:“陛下,臣亦以為然。此等官員,為一己私利,置國

目錄
星際女王時代最強酒吧小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