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救人(第2/2 頁)
國從建立至今已傳四代,本應該是嫡長子繼位,但被二皇子發動政變,殺了嫡長子,逼迫先皇退位,成為太上皇,幽禁在宮裡。
民間傳言,太上皇在位時好大喜功,北征匈奴和犬戎,均無功而返,反而損兵折將,勞民傷財,國庫空虛,國土也被對方吞併不少,最後只能透過和親和歲貢才讓兩國結束了戰爭。
在儲君人選上一直猶豫不決。他既偏愛二皇子,又因各種原因不願輕易廢除大皇子。
大皇子為了討太上皇歡心,更是大興土木,在全國各建豪華行宮,為了解決財政危機,多次增加農民賦稅,導致農民失去了土地,很多貴族地主趁機兼併土地,很多活不下去的農民就淪為盜匪,甚至起義,大禹王朝到處千瘡百孔,搖搖欲墜。
二皇子多次帶兵平叛,瞭解民間疾苦,並多次上書,言明減輕賦稅,讓百姓休養生息,還田於民,施行仁政,但都被太上皇駁回。
兩相對比,高判立下,雙方劍拔弩張,大皇子設計殺二皇子,卻被識破反被殺。最後二皇子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兵諫,逼迫太上皇退位,自己當了皇上。
他勵精圖治,知人善任、虛懷納諫、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雖然現在國家還有內憂外患,但比以前還是好了不少。
想到這些,賈珩說道:“從倫理道德的角度來看,皇上的行為無疑違背了親情和道義,他殺兄奪位的行為也備受爭議和批評。”
只見中年人臉色變了變,但很快又恢復了正常。
“但是,站在他的立場,他要不反擊,死的就是他,這也是逼不得已而為之。他輕徭薄賦、興修水利,是個有作為的好皇帝,比之前的皇帝要好不少,如果能保持下去,肯定會成為一代明君。”
“足下之言,讓人如沐春風!不知足下,能否為國效力?”
“我欲為國效力,但苦無引薦之人。”自從有了統子姐,賈珩的心思也活絡起來,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據說,四十萬犬戎大軍即將兵臨撫遠城。明日,陛下就會下旨派軍出征,各府也會受到旨意,選派族中子弟出征,不知足下敢否?”
“大丈夫當手持三尺青鋒,立不世之功。”
“好!真男兒也!”
這時,只見遠處煙塵滾滾,來了一支騎兵。
“是我的人接我來了!此玉佩便送與足下,聊表謝意!萬望笑納!”說著,從腰間取出一枚金龍玉佩遞給賈珩。
“如此,多謝了!”
“告辭!我們還會見面的!”中年人說完,便帶著剩下的人騎著馬向著那隊人馬疾馳而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