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回 智公子定計盜珠冠 裴老僕改妝扮難叟(第1/4 頁)
送走北俠和玉堂後,智化、兆蘭、兆蕙與小爺艾虎回到廳下,閒坐在一起,氣氛沉悶,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愁容。艾虎在一旁唉聲嘆氣,滿心憂慮。智化率先打破沉默,神色凝重地說:“我覺得這件事關係重大,倪太守一心為國為民,如今卻遭到誣陷迫害;歐陽兄也是仗義疏財、扶危濟困,竟被賊寇誣陷。這樣的忠臣義士蒙冤受屈,仔細想想,都是馬強叔侄的罪過。除非想辦法先扳倒馬朝賢,剩下馬強,要除掉他就不難了。” 丁二爺介面道:“既然如此,與其分兩步做事,為何不乾脆來個一網打盡呢?” 智化微微點頭,又接著說:“若要一網打盡,那就不得不做一件冒險的事,硬生生地把罪名栽到他們叔侄頭上,讓他們贓證俱在,百口莫辯。正所謂‘奸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我雖然已經有了計策,可這計策涉及的事情太大,實施起來有些困難。” 丁大爺連忙說道:“大哥不妨把計策說出來,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智化緩緩說道:“當初我去霸王莊,就是為了觀察馬強的一舉一動,因為他與襄陽王勾結,一直心懷不軌。如今既然因為這件事鬧到這個地步,不如就借這個機會,一來為國家除害,二來也斬斷襄陽王的羽翼。話雖這麼說,但其中有四件難事。” 丁二爺好奇地問:“哪四件呢?” 智化掰著手指,認真地說:“第一,要拿到皇家的緊要之物。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大家不必為此操心。第二,需要一個上了年紀的人和一個童男或者童女跟我一起去,騙取那緊要之物後帶回來。這個人既要膽子大,又要機靈應變,還得能吃苦。第三件,我們盜來緊要之物後,還得把它送到馬強家,藏在佛樓裡,作為將來定罪的鐵證。” 丁二爺聽到這裡,忍不住插話道:“這件事我能做。只要有了東西,我就能把它送過去。這第三件就包在我身上了。那第四件又是什麼呢?” 智化神色變得更加嚴肅,說道:“這第四件最難,必須找一個知根知底的人前去告發;而且不僅要告發,還得去開封府告發。其他事情都好說,唯獨這第四件至關重要,成敗全在此一舉。這一步要是走錯了,那可就滿盤皆輸了。這個人實在太難找了!” 說著,他的目光有意無意地看向艾虎。
艾虎眼睛一亮,連忙說道:“這第四件事,要不就讓徒弟我去吧。” 智化眼睛一瞪,嚴厲地說:“你小孩子家懂什麼,怎麼能幹得了這麼大的事!” 艾虎卻胸有成竹地說:“依徒弟看來,這件事非我莫屬。我去有三大好處。” 丁二爺一開始聽艾虎要去,還以為他小孩子不懂事,不知輕重。但此時聽他說有三益,覺得挺有意思,便連忙說道:“智大哥,先別攔他。” 然後轉頭問艾虎:“你把這三益說給我聽聽。” 艾虎條理清晰地說:“第一,小侄從小在霸王莊長大,馬強的事情我全都清楚。而且三年前馬朝賢告假回家一次,那時我師父還沒到霸王莊呢。如今我們盜了緊要東西回來,就說是三年前馬朝賢帶回來的,這樣對事情更有利。這是第一益。第二,別人去告發,不如我去。為什麼呢?俗話說‘小孩嘴裡討實話’。我要是到開封府去告發,別人怎麼也想不到,這樣一件大事,竟然是一個小孩子來做鐵證。這樣一來,此事就千真萬確,讓人無法懷疑。這是第二益。第三益嘛,一來是為了我的義父,二來也不辜負師父的教導。小侄要是能借著這件事嶄露頭角,留下個小名聲,豈不是一舉三得?” 丁大爺和丁二爺聽了,不禁拍手大笑,說道:“好!沒想到這孩子竟有這樣的志向。”
智化卻還是有些擔憂,說道:“二位賢弟先別急著誇他。他是不知道開封府的厲害,現在才敢這麼說。真到了開封府,看到那裡的威嚴,再碰上斷案如神的包丞相,他一個小孩子能有多大膽量,又能有多少智謀呢?更何況還有御賜銅鍘,要是說錯了話,白白丟了性命,那豈不是耽誤了大事?” 艾虎聽了,頓時雙眉豎起,眼睛瞪得像銅鈴一樣,激動地說:“師父也太小瞧弟子了!開封府難道是閻羅殿嗎?就算它是閻羅殿,徒弟我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絕不改口,一定要把忠臣義士救出來,怎麼會怕那個御賜銅鍘呢!” 兆蘭和兆蕙聽了,不住地點頭,嘴裡嘖嘖稱讚。智化見狀,說道:“先別說去開封府的事。現在我問你一句話,你要是能回答上來,這件事就由你去;要是回答不上來,你就只能隱姓埋名,以後別再想著出頭了。” 艾虎嘻嘻一笑,滿不在乎地說:“讓徒弟我跪下,您老就審問吧,看看我能不能答上來。” 說完,就直挺挺地跪在地上。
兆蘭和兆蕙看著他這副認真的模樣,既覺得好笑,又有些心疼。只聽智爺問道:“你員外家中的犯禁之物,是你太老爺親自帶來的嗎?” 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