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學士懷忠假言認母 夫人盡孝祈露醫睛(第2/3 頁)
府中看守的人都和他相見,眾人跪地向老爺請安。馬伕把馬牽去餵養刷洗,這裡就不細說了。包興來到內衙,敲響雲牌。裡面的婦女問明情況,見是包興,連忙告訴丫鬟,稟明李氏誥命。誥命因為前次接到奏摺,知道老爺已經把龐昱鍘死,生怕太師懷恨在心,想要生出奸計,每天都提心吊膽;今天忽然看見包興獨自回來,驚駭不已,急忙傳他進去。一見面,夫人先問了老爺是否安好。包興急忙請安,回答道:“老爺十分平安。先打發小人送來密書一封。”說罷,雙手呈上。丫鬟接過,呈給夫人。夫人接過來,先看皮面上寫著“平安”二字。便把外皮拆去,裡面是個小封套,正中間的簽上寫著“夫人密啟”。夫人急忙用金簪挑開封套,抽出信來看,上面說在陳州認了太后李娘娘,假裝成母子,要把佛堂東間打掃乾淨,預備給娘娘住宿。夫人要用婆媳之禮相見,遮掩眾人耳目,千萬不能走漏風聲。後面寫著:“看後付丙(看完燒掉)”。誥命看完,便問包興:“你還回去嗎?”包興問道:“老爺吩咐小人,面交書信後,仍然回去迎接。”夫人道:“正該如此。你回去見到老爺,就說我按照書信裡說的,都已經準備好了。請老爺放心。這也不便寫回信。”叫丫鬟拿二十兩銀子賞他。包興連忙謝賞,道:“夫人沒有什麼吩咐,小人喂喂牲口就趕回去了。”說罷,又請了個告別的安。夫人點頭說:“去吧,好好伺候老爺。不用我囑咐你。告訴李才,不準偷懶。眼看差使就要辦完回來了。”包興連連應“是”,這才退出去。有相熟的眾人約他吃飯。包興一邊道謝,一邊擦臉。然後大家坐下吃飯,免不了說起一些官場之事:路上怎麼防備刺客,怎麼鍘死龐昱。說到這兒,包興便問:“朝裡的老龐沒什麼動靜吧?”夥伴回答道:“可不是。他原本參奏來著。皇上看了非常生氣,把他兒子的招供摔了下來。他瞧見後,沒什麼可說的,倒請了一回罪。皇上算是寬厚,也沒降罪。大概咱們老爺這下可把他得罪慘了,將來可得提防著點。”包興聽罷,點了點頭。又把陳州認母的事大概說了說,好讓大家安心。就怕娘娘轎子來了,大家盤問起來不方便。說完,急忙吃完。馬伕把馬拉過來,包興騎上,拱拱手,加了一鞭,便去迎接包公了。
這邊誥命按照書信的要求準備妥當,每天都懷著無比的虔誠,恭敬地等候太后大駕。一天,只見前面的差役來了兩名,進內衙敲響雲牌,回報道:“太夫人已經進城,離府不遠了。”誥命急忙換上吉服,帶領僕婦丫鬟在三堂後恭候。沒過多久,大轎抬到三堂落平,役人轎伕退出去,掩上儀門,誥命這才走到轎前。早有丫鬟掀起轎簾,夫人親手拿下扶手,雙膝跪地,口稱:“不孝媳婦包拯之妻李氏,拜見孃親,望婆婆恕罪。”太后伸手。李氏誥命連忙把雙手遞過去,兩人一拉。娘娘說道:“媳婦吾兒起來。”誥命把娘娘輕輕扶出轎外,攙到佛堂淨室。娘娘入座。誥命遞上茶,回頭吩咐丫鬟,把跟老太太的丫鬟帶到別的屋子歇息。誥命見屋內沒人,又跪下,才說道:“臣妾李氏,願娘娘千歲,千千歲。”太后伸手相攙,說道:“吾兒千萬不要這樣,以後就以婆媳相稱。就怕拘於國禮,要是洩露出去,反而不好。等包卿回來再做打算。況且哀家姓李,媳婦你也姓李,咱孃兒倆就像親母女。你不是我媳婦,是我女兒了。”誥命連忙謝恩。娘娘又把當初遇害的情形,悄悄訴說了一番,不知不覺,那早已昏花的雙眼又落下淚來,自言自語道:“我的雙眼都是因為思念君主和兒子哭壞的,到如今什麼都看不見,這可怎麼辦?”說罷,又哭起來。誥命在一旁也跟著流淚,突然想起有一樣東西能治療眼睛,“我何不如虔誠地向天地禱告,如果能求得天露把娘娘的鳳目治好,一來能盡我一點忠心,二來也不辜負了這件寶貝。”想要奏明,又怕沒有效果;要是不奏明,又怕娘娘到時候不肯洗目。想了好一會兒,只得勉強奏道:“臣妾有一個古今盆,上面有陰陽兩個孔,能接天露,用天露便能醫好眼睛,重見光明。今晚臣妾就叩求天露。”娘娘聽了,暗暗心想:“好一個賢德的夫人!她見我傷心難過,就這麼寬慰我,可不能辜負她的好意。”便道:“我兒,既然這樣,你就叩天求露,要是你的至誠能感動上天,讓我的雙眼復明,那可就太好了!”誥命領了太后的旨意,又聊了一會兒閒話。伺候晚膳結束,諸事都分派妥當,這才退了出去。
掌燈時分,夜幕像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輕柔地覆蓋了整個世界。李氏誥命洗淨雙手,鄭重地將古今盆拿了出來。她吩咐丫鬟們手持蠟燭,一行人如同虔誠的信徒,緩緩來到園中。誥命神色莊重,至誠地焚香,香菸嫋嫋升騰,彷彿是她對天地的懇切傾訴。她對著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