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斷奇冤奏參封學士 造御刑查賑赴陳州(第3/4 頁)
。可萬萬沒想到,包公不但沒生氣,反而把畫單一一看過,臉上瞬間笑開了花,嘴裡不停地稱讚:“先生真是天才啊!”還立刻叫包興傳喚木匠,“就麻煩先生指點一下,務必連夜做出樣子來,明天早上還要恭敬地呈給聖上御覽呢。”公孫策聽到這話,整個人都傻了,像被點了穴一樣,愣在那裡,連話都說不出來。這時候,就算他想說這只是自己畫著玩的,也來不及改口了。
接著,又看到包公一個勁兒地催促外班趕緊傳工匠。公孫策見真要動手做這東西,只好退出來,重新仔細研究畫單,又添上了如何包銅葉子,如何釘金釘子,如何安鬼王頭,增加了好多細節。沒過多久,工匠們來了。公孫策先讓他們看了樣子,然後教他們製作方法。眾人一頭霧水,不知道這東西有什麼用,只能按照吩咐的樣子動手製作,一個個忙得腳不沾地,整整折騰了一夜,才把鍘刀的樣子做出來。包公臨上朝的時候,把做好的鍘刀都看了一遍,吩咐用黃箱裝起來,抬到朝中,準備呈給聖上御覽。
包公坐著轎子來到朝中,行完三呼萬歲之禮後,走出朝堂啟奏道:“臣包拯昨天承蒙聖上恩賜御札三道,臣謹遵聖旨,設計了樣式,不敢擅自使用,謹呈聖上御覽。”說著,黃箱已經抬到,擺放在丹墀之上。聖上定睛一看,原來是三口鍘刀的樣子,分為龍、虎、狗三品。包公又啟奏:“如有犯法之人,各按品級用相應的鍘刀行刑。”聖上早就明白包公的用意,是借“札”字的諧音改成“鍘”字,做成三口鍘刀,用來震懾地方官員,不禁龍顏大悅,誇讚包公才智過人,巧思妙想,立刻批准了他的奏請:“不必確定專門的時間請訓,等御刑打造完成,就趕緊出發。”
包公謝恩後,出朝上轎。剛走到街市上,就看見十位父老一起跪倒在地,手裡拿著呈詞。包公在轎子裡看得清清楚楚,用腳跺了跺轎底(這是事先約定好的暗號),轎伕立刻停下腳步,用轎杵支撐住轎子。包興連忙把轎簾微微掀起,把呈子遞了進去。過了一會兒,包公吩咐掀起轎簾。包興趕忙掀起轎簾,只見包公“嗤嗤”幾聲,把呈子撕得粉碎,扔在地上,嘴裡說道:“這些刁民!怎麼可能有這種事?叫地方官把他們押到城外去,免得在城裡惹是生非。”說完,起轎就走了。這些父老哭哭啼啼,滿腹抱怨,說道:“我們不辭辛勞,千里迢迢趕到京師,就指望能伸冤報仇。沒想到這位老爺也是個怕權勢的,真是聞名不如見面。我們的冤枉再也沒地方訴說了。”說完,又放聲大哭起來。旁邊的地方官催促道:“走吧,別讓我們跟著遭罪。大小是個差事,哭也沒用,哪兒沒有屈死的人呢?”眾人聽了,只好跟著地方官出城。剛到城外,就看見一匹馬飛奔而來,來人告訴地方官:“把他們送出城,你就不用管了,回去吧!”地方官連忙答應,轉身回去了。來人正是包興,他跟著父老們走到沒人的地方,才告訴他們:“老爺不是不准你們的呈子,而是因為市街上人多眼雜,要是走漏了風聲,反而不好。老爺吩咐,讓你們都別散去,先找個偏僻的地方躲起來,暗暗打聽老爺什麼時候出發,到時候叫你們一起跟著去。現在先讓兩個年紀大的,悄悄跟我進城,到衙門裡有話要問。”眾人聽了,都很高興。於是,專門挑了兩個父老,遠遠地跟著包興,來到開封府。包興進去回稟之後,才把兩個父老帶到書房。包公又仔細詢問了一遍情況。原來一共有十三家,其中有的被收監了,有的來不了。包公吩咐道:“你們在外面別聲張,等我出發的時候,一起跟著走就行了。”兩位老者叩頭謝過,仍舊出城去了。
再說包公自向聖上奏明御刑之事後,就吩咐公孫策監督工匠打造,要求務必讓御刑看起來威嚴莊重,更要堅固耐用。還派了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四位勇士負責服侍御刑:王朝掌管鍘刀,馬漢負責卷席捆人,張龍、趙虎負責把人抬進鍘刀。公孫策每天除了監督打造,還和四位勇士一起演練使用御刑的規矩,制定章程禮法,確保一切有條不紊。
沒過幾天,御刑就打造完成了。包公寫好奏摺,請求皇上訓示,一時間,無數官員前來餞行。包公把御刑供奉在堂上,只等眾官員到齊,就一起到公堂之上,驗看御刑。眾人都覺得新奇,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這御刑到底是什麼樣子。沒過多久,官員們都到了公堂,只見三口御鍘上面都蓋著黃龍袱套,四位勇士威風凜凜,大步上前,抖開黃套,露出這刑外之刑,法外之法。那鍘刀光閃閃的,就像一道道寒光,讓人看了毛髮都豎起來;冷颼颼的,彷彿能直接鑽進人的心裡,使人心膽俱寒。就算是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看了,都得心裡一緊,那些心懷鬼胎的奸邪小人見了,恐怕魂魄都得被嚇飛,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