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帝師孫承宗(第1/2 頁)
孫承宗是帝師,與朱由校的關係很親密。
但是,與朱由校很親密,就意味著他必然是魏忠賢的眼中釘。
天啟五年,孫承宗為保住親信,受到魏忠賢的迫害辭官歸鄉。
朱由校的詔令發出後,孫承宗(河北高陽)離北京最近,收到詔令立馬動身返回京城。
朱由校遠遠看見孫承宗走來,心中感慨莫名:這個老頭子一生坎坷,年輕時屢考不中,為求餬口先後在多位官員家中做家庭老師,後因顧主房守士升任大同巡撫而隨行。
在此期間,孫老頭對軍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大同見識了戰爭的殘酷並自學成才,對軍事十分精通。
後來奮發圖強,於萬曆三十二年考中進士第二名。
此時他已經飽經風霜,已有四十一歲。在明朝這個普遍短壽的年齡,四十一歲算是一個老傢伙了。
後來泰昌皇帝即位後,孫老師因前半生在教育領域頗有建樹,被皇帝指認為朱由校的老師,兩人的師生之情以此開始。
這是一個看透世事的人精啊!!
朱由校見孫承宗走近,急忙快步上前扶住了欲行跪禮的孫老師。
孫承宗大驚失色,急忙道:“禮制不可廢啊!”
朱由校笑笑,往後退了一步,微微彎腰鞠躬,“先生不必拘禮,朕是你的學生,請受學生一拜!”
孫承宗的雙眼瞬間瞪大,眼珠子彷彿要從眼眶裡蹦出來。
他慌亂地跪倒,連聲道:“陛下萬萬不可啊!臣為人子,惶恐至極,臣何德何能受此大禮。折煞老臣也!!”
孫承宗萬萬沒想到皇帝竟然來了這麼一出,聲音因驚恐而得變尖銳,帶著明顯的顫抖與不安。
朱由校急忙扶起了孫承宗,道:“老師,昔日頑皮的孩童已成了皇帝,不管朕是什麼身份,師生之情永遠不會改變!老師不必拘泥於此!”
不遠處的魏忠賢嚇得魂不附體,當他看到孫承宗的時候,身體瞬間僵住,彷彿被施了定身咒一般。
滿朝文武,除了孫承宗他誰也不放在眼裡。
去年他花了大氣力好不容易搞掉孫承宗,沒想到,皇帝竟然揹著自己又把這老傢伙請了回來。
魏忠賢心底升出一股危機感:皇帝這是不信任自己了嗎?
“老狗,還不滾過來給先生賠禮道歉!”
朱由校要重用孫承宗,必須處理好魏忠賢與孫老頭的矛盾。
魏老狗身子一抖,心不甘情不願地走了過來。
孫承宗瞳孔收縮,他想破腦袋也沒想明白,皇帝這是唱哪出?
朱由校自天幕系統中瞭解到孫承宗的重要性,按後世的看法,只要孫承宗在位,雖然不能收復遼東,但是困住後金使其不能壯大還是能做到的,有了這個評價,朱由校必須讓他發揮出作用!
而魏忠賢斂財的能力全天下無人出其右,一個軍政大員,一個撈錢好手,兩人捨棄誰都不行!
所以今天朱由校決定做個和事佬,緩和兩人的矛盾。
“孫老師,朕知道你對魏老狗有頗多不滿意!”
朱由校說得真誠:“朕何嘗不知道老狗的所作所為呢?”
此話一出,孫承宗和魏忠賢雙雙色變!!
朱由校看著他們倆道:“孫老師,你人生沉浮經歷豐富,也在朝堂為官多年。朕初登大寶,也是心懷希望,認為滿朝文武能為大明盡心盡力,還我大明一個安居樂業。”
“可結果怎麼樣呢???”
孫承宗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那群以清流自居的文臣,固然有不少忠貞之士,但絕大多數都是些貪權弄利之輩。
朱由校不是沒給過他們機會,可惜,他們交出了不及格的答卷!
孫承宗自己也深受這群混蛋的拉扯,遼東緊張,可他們卻一個勁的貪汙軍餉,雁過拔毛,還要拉他孫承宗一起下水。
孫承宗自然不屑於他們為伍,這也造成了當初魏忠賢攻訐自己,文臣非旦不幫忙,還落井下石。
朱由校道:“魏忠賢固然有大錯,但是這幾年糧餉從未出過問題,這不能不說是忠賢的功勞!朕依靠文臣收不上來的錢糧,卻讓忠賢收上來了,你說朕不重用他,還能讓朕怎麼辦??”
孫承宗心裡感慨萬千,他早就過了黑白之分的年齡,對於這些灰色地帶也十分的熟悉。
魏忠賢聽完,老淚縱橫:皇帝還是認可我的功勞的!
孫承宗一拱手,道:“陛下用心良心,臣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