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奇思妙“械”之旅(第2/2 頁)
;切茯苓這種質地疏鬆的,刀片間距得調大些……”
可推廣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有些老大夫思想保守,覺得老祖宗傳下來的手工切藥才是正道,對這機器嗤之以鼻。
“哼,用機器切藥,能有手工的好?這不是瞎搞嘛!”一位脾氣火爆的老大夫在同行聚會上大聲嚷嚷。
胡秋水也不生氣,笑著回應:“前輩,手工切藥自然有它的好,可這機器能提高效率,保證藥材質量穩定,而且還能減輕藥工的負擔。咱們都是為了給病人更好的治療,多一種方法,不好嗎?”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看到機器的優勢,胡秋水和任一鳴舉辦了一場藥材切割比賽,一邊是經驗豐富的藥工手工切藥,一邊是中藥飲片切割機。比賽一開始,手工切藥的藥工手法嫻熟,刀起刀落;可隨著時間推移,切割機的優勢逐漸顯現,不僅速度快,而且切出來的飲片質量始終如一。最終,切割機率先完成任務,切出的飲片無論是厚度還是均勻度,都更勝一籌。
這場比賽過後,反對的聲音漸漸小了下去,越來越多的醫館開始引進中藥飲片切割機。胡秋水和任一鳴又開始琢磨著如何進一步改進機器,比如增加自動進料功能、設計不同規格的刀片以適應更多種類的藥材。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對機械感興趣的工匠,有精通藥理的藥師,大家一起交流、探討,為醫械革新出謀劃策。
“任大哥,我覺得咱們還能在機器上裝個篩子,切完藥材直接篩選,把不合格的篩出去。”一位年輕的工匠提出自己的想法。
任一鳴眼睛一亮:“好主意啊!這樣又能省一道工序,提高效率。”
隨著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中藥飲片切割機越來越成熟,不僅在嶺南地區廣泛使用,還透過行商傳到了其他地方。胡秋水和任一鳴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革新者,可他們並沒有滿足於此。
“任大哥,這只是個開始。醫館裡還有好多地方能改進,咱們接著幹!”胡秋水鬥志昂揚地說。
任一鳴用力點頭:“沒錯,下一個目標,咱們就搞個自動煎藥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