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太醫院裡的革新之光(第1/1 頁)
胡秋水滿心都是改進手術器械的想法,他深知,要想讓太醫院的醫術邁向新高度,這些器械至關重要。
他先找來太醫院裡手藝精湛的工匠趙叔,趙叔在打造各類醫療器具上經驗豐富,但面對胡秋水提出的新要求,還是面露難色。“胡太醫,您說的這東西,模樣古怪,製作起來怕是不易。”趙叔皺著眉頭,看著胡秋水畫下的手術鉗草圖。
胡秋水耐心解釋:“趙叔,這手術鉗的頭部要更精細,能精準地夾住組織,開合要靈活,還得保證堅固耐用,不能在手術時出岔子。”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
趙叔點了點頭,“我盡力試試,不過這原料得選好的,才能做出趁手的傢伙。”
接下來的日子,趙叔一頭扎進了工坊。他先挑選了幾種不同質地的金屬材料,反覆鍛造、錘鍊,測試它們的韌性和硬度。胡秋水只要有空,就會來到工坊,和趙叔一起研究。
製作手術刀時,難度更大。“這刀刃得薄如蟬翼,又要鋒利無比,稍有瑕疵,手術時就可能給病人帶來危險。”胡秋水看著趙叔將燒紅的金屬反覆鍛打,心裡滿是期待又有些緊張。
趙叔嘗試了多種淬火方法,每一次都仔細觀察刀刃的變化。“胡太醫,這淬火的時機和溫度太關鍵了,稍有差錯,這刀就廢了。”他額頭滿是汗珠,眼睛緊緊盯著爐火。
經過無數次的嘗試,第一把手術刀終於成型。胡秋水拿起手術刀,輕輕一揮,刀刃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趙叔,您這手藝太絕了!”胡秋水激動地說。
手術鑷的製作也不輕鬆。胡秋水要求鑷尖要細而有韌性,能穩穩地夾起細小的血管和組織。趙叔在鑷尖的打磨上花費了大量時間,他用特製的磨具,一點點地修整,每一下都小心翼翼。
“胡太醫,這鑷尖的角度和弧度得反覆調整,才能達到您說的效果。”趙叔專注地打磨著,額頭上刻滿了專注與執著。
製作縫合針時,胡秋水提出要將針尖做得更尖銳,針身更細,且要有一定的弧度,便於在手術中操作。趙叔嘗試了多種材料,最終選用了一種質地堅硬又有一定柔韌性的金屬。
他先將金屬拉成細絲,然後用特殊的工具將細絲彎成合適的弧度,再打磨針尖。“這針尖得磨得又尖又滑,不然穿透組織時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傷。”趙叔一邊說著,一邊展示著手中纖細的縫合針。
在製作吸引器時,胡秋水畫了詳細的圖紙,向趙叔解釋其原理。“趙叔,這個吸引器要能快速吸走手術中的血液和滲出液,關鍵在於這個活塞的設計,要保證拉動順暢,又能緊密貼合。”
趙叔仔細研究圖紙,開始製作吸引器的外殼和活塞。他用銅片打造外殼,反覆調整活塞的尺寸,確保其密封性和靈活性。“胡太醫,這吸引器做好了,就能讓手術視野更清晰,大大提高手術的安全性。”趙叔看著製作好的吸引器,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經過數月的努力,一套嶄新的手術器械在太醫院誕生。這些器械不僅外觀精緻,而且功能強大,與傳統的手術器械相比,有著質的飛躍。胡秋水看著這些凝聚著他和趙叔心血的器械,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這些器械將為太醫院的手術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