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來自現代的隔離措施(第2/3 頁)
狀與本村相比,確實更為棘手。這裡的疫病傳播速度猶如脫韁野馬,眨眼間就能讓一家人都淪陷,而且發病之後,病情惡化得極為迅猛,像是潛藏著一股更兇狠的力量。
胡秋水不敢有絲毫懈怠,一邊迅速掏出隨身攜帶的本子,手中毛筆飛速舞動,記錄下關鍵資訊,一邊口中唸唸有詞,腦海裡飛速思索應對之策。思索片刻後,他轉頭大聲吩咐:“胡斐、二蛋,你們手腳麻利些,去村子那頭的空地搭建臨時隔離區。輕症和重症的病人必須分開安置,這是阻斷疫病傳播的關鍵一步,動作要快!” 二人得令,扛起工具,風風火火地奔了過去。
緊接著,他看向小川子,眼神溫和又帶著不容置疑的嚴肅:“川子,你帶著這些簡易口罩,去給還沒發病的村民分發,教他們正確佩戴。這口罩可是能攔住不少疫病傳播的‘壞東西’,馬虎不得。” 小川子一臉懵懂,邊跑邊問:“哥哥,為啥口罩能防疫病呀?” 胡秋水提高音量解釋:“川子,疫病會跟著咱們咳嗽、打噴嚏噴出的小水滴傳開,這些小水滴裡藏著能讓人得病的疫戾之氣,也可以說是髒東西,口罩能擋住這些小水滴,疫戾之氣就進不了咱們身體啦!” 小川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忙著去分發口罩了。
胡秋水則在村民的指引下,尋了一處通風良好、光線敞亮的屋子,迅速將筆墨紙硯在桌上鋪展開來。他時而埋首古籍之中,從泛黃的書頁裡探尋古人的智慧,時而奮筆疾書,依據不同病人的症狀差異,精心調配藥方。屋內靜謐無聲,唯有毛筆在紙上摩挲的沙沙聲,他一心撲在這抗疫大事上,忙得腳不沾地,滿心只盼著能儘快扼住疫病的咽喉,將鄰村百姓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
胡秋水深知,僅憑傳統手段還遠遠不夠,必須把穿越前的現代醫學知識巧妙融入抗疫行動當中。他找了塊寬敞的空地,召集起村民,清了清嗓子開始詳細講解:“各位鄉親,這疫病來勢洶洶,咱們的防護手段得更加周全精細些。方才和川子說口罩能防疫病,這裡頭還有不少門道。口罩戴過一段時間後,上面就會積攢好多髒東西汙穢之物,防護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得勤換。還有洗手,這可是重中之重。” 說著,他拿起一塊皂角,走到水桶旁,示範起來,雙手反覆揉搓皂角,連指甲縫都不放過,“疫戾之氣、髒東西最喜歡附著在咱們手上了,用皂角、草木灰這些東西,把雙手搓洗得乾乾淨淨,千萬別隨便拿手碰臉、揉眼睛,不然病菌就趁機鑽進身體裡啦。”
他又指向臨時隔離區,神色凝重:“隔離區的設定也有講究,病人待的地方得時刻保持通風,為啥呢?因為疫戾之氣喜歡悶溼、不透氣的環境,新鮮空氣一流通,就能把它吹散不少;還有啊,病人的排洩物可不能隨意傾倒,這裡面也藏著大量致病的東西,挖個深坑掩埋起來才安全。” 村民們聽得聚精會神,不時有人提問:“胡先生,為啥通風就這麼有用呢?” 胡秋水耐心解答:“就好比一間密不透風的屋子,水汽散不出去,東西就容易發黴長毛,疫病也是一樣的道理,在通風好的地方,它們就沒了滋生繁衍的機會。”
不僅如此,胡秋水還著手改良起口罩。他找了些質地更為細密的紗布,中間仔細夾上幾層柔軟的棉布,又用針線密密縫好,還特意加上了可以調節鬆緊的帶子:“大夥看,這種口罩,防護效果更好,戴起來也更舒坦些,大家照著樣子做,多做一些備用。” 村民們紛紛圍攏過來,仔細端詳,照著樣子動手製作,防護意識與手段在胡秋水的講解下大大提升,抗疫的底氣也愈發足了。抗疫行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新的難題卻接踵而至 —— 物資嚴重匱乏。原本預備著應對本村後續鞏固的藥材,在鄰村海量的病患面前,沒幾下就見了底。負責煎藥的村民火燒眉毛般跑來,焦急地喊道:“胡先生,沒藥啦,這可咋整?好多病人還等著喝藥呢!” 胡秋水眉頭緊鎖,深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藥材短缺,治療方案再精妙也難以施展。
搭建隔離區所需的木材、布料同樣稀缺得厲害。胡斐和二蛋正幹得熱火朝天,突然發現材料不夠用,二蛋氣得把手中的木板一扔,漲紅了臉氣道:“這還咋弄?啥都沒了!” 胡秋水深吸一口氣,迅速穩住心神,召集村裡的幾位主事人一同商議對策。有人提議去附近的城鎮採購,可當下疫病橫行,各個城鎮都封鎖得嚴嚴實實,道路險阻難行,這法子根本就行不通。
胡斐腦筋一轉,猛地一拍大腿:“咱村裡廢舊老屋不少,拆了那些老屋,木材不就有了?舊衣物裡也能扒拉出不少布料來應急。” 眾人一聽,覺得有理,當下便組織村民行動起來。胡斐第一個爬上老屋的屋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