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帶領全村生產轉型(第2/2 頁)
如雨,一鋤頭一鋤頭刨開土層。挖到深處,竟發現土裡混雜著不少爐渣碎石,定是早前村外鐵匠鋪子隨意傾倒所致。知曉緣由,村長立馬出面協調,鐵匠鋪掌櫃滿心愧疚,帶著學徒幫著清理土地,還運來幾車肥沃新土補償。
土地整好,重新補種地黃,眾人不敢有絲毫懈怠,日夜輪值照看。小川子更是搬了個小板凳,整日守在田邊,稍有風吹草動就跑去喊胡秋水。好在悉心照料下,地黃苗重新煥發生機,嫩綠葉片在風中歡快搖曳。可禍不單行,夏日酷烈,旱魃肆虐。多日滴雨未下,藥田乾裂,草藥渴得奄奄一息。村裡唯一的一口老井很快見底,村民們望著焦枯的藥田,滿心絕望。胡秋水望著萬里無雲的碧空,心急如焚之際,突然想到村北那處廢棄許久的舊河道。他振臂高呼:“大夥莫慌!去疏通舊河道,興許能引來遠處水源。”全村老少齊上陣,扛著鋤頭、鏟子奔赴河道。河道里淤泥堆積,荊棘叢生,可沒人喊累叫苦。男人們在前頭奮力挖泥清障,女人們在後方編織竹筐運土,孩童們也提著小木桶,一趟趟往返河邊送水,只為潤一潤乾裂的土地。耗時數日,河道終於疏通,遠處山澗溪水潺潺流入,乾涸藥田如逢甘霖,草藥們大口吮吸,重新挺起了腰桿。
熬過旱季,秋風送爽,豐收曙光初現,卻不想周邊山林野獸頻出,屢屢夜襲藥田。野豬拱翻圍欄,野兔啃食嫩葉,一夜之間,幾畝長勢喜人的藥材被糟蹋得不成樣子。村民們又氣又急,圍坐商議對策。有獵戶出身的趙叔站出來:“咱得設陷阱、扎籬笆,再輪流守夜,嚇退這些畜生。”
於是,大夥砍竹伐木,沿著藥田築起一圈又高又密的籬笆;在野獸常出沒路徑挖下深坑,鋪上乾草偽裝;還在田邊搭起簡易哨棚,每晚派人值守,敲鑼打鼓,燃起篝火。如此雙管齊下,野獸來襲次數漸少,藥田終得安寧。
藥材豐收,可採摘、分揀極為耗時。胡秋水把村民分成數個小組,老人們眼力好,專挑成熟度恰好的藥材採摘;手腳麻利的婦女們負責剔除殘次、分揀歸類;青壯年則負責搬運,將一筐筐藥材送至村裡晾曬場。眾人各司其職,井然有序,歡聲笑語灑滿田間。晾曬場上,藥材鋪滿竹蓆,需不時翻面確保受熱均勻。白日裡,孩童們在晾曬場嬉戲玩耍,時不時按大人吩咐翻翻藥材;夜晚,村民們也不放心,輪流守著,以防夜雨突襲。遇上陰天,家家戶戶抱出乾柴,在場地四角生起火堆,用煙燻來驅散溼氣,守護這來之不易的收成。
藥材炮製更是精細活,胡秋水言傳身教,演示如何切片、蒸煮、烘焙。村民們認真學習,從生疏到熟練,作坊裡終日瀰漫著醇厚藥香。
為把藥材賣出去,胡秋水帶著村裡能說會道的幾人,拉著滿車樣品前往縣城。初到縣城,人生地不熟,藥房掌櫃們瞧他們一身粗布麻衣,多有輕視。胡秋水不卑不亢,拱手行禮後,將精心整理的藥材樣本擺開,詳述種植過程艱辛、品質把控嚴苛。有掌櫃質疑,他便當場拿出藥典古籍佐證,還許下售後保障承諾。終於,一家小藥房願意試銷,胡秋水抓住機會,讓村民把首批藥材包裝精美,親自押送。用藥後,療效顯著,口碑漸起,其他藥房紛紛拋來橄欖枝。村裡趁熱打鐵,成立了自家的藥材商號,制定統一標識、包裝,還在縣城租下鋪面,派專人經營。隨著生意紅火,村子日益富足。胡秋水沒忘本,他用盈利修繕學堂,請來先生教孩子們讀書識字、研習藥理;又翻修村裡道路,方便藥材運輸;還設立互助基金,哪家遇困,大夥援手幫扶。
村裡年輕人看到藥材種植的奔頭,主動向長輩、胡秋水請教。農閒時,大夥聚在祠堂,你一言我一語分享種植心得、養護竅門,新技術、新法子在交流中生根發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