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青衿承薪火(第2/3 頁)
用熱酒熱敷腰部。過了半月有餘,老木匠揹著個新打的小板凳走進藥堂,嗓門洪亮得很:“胡斐小子,還有秋水,多虧了你們的藥啊!我這老腰如今舒坦多了,還能給孫子打小板凳咯。” 說著,把小板凳往地上一放,“這是我新做的,給你們坐,也算表表心意。”
胡斐開心不已,胡秋水也笑著打趣:“大爺這手藝,我們可得好好珍惜,往後有個腰痠背痛,坐這板凳說不定都能治好。” 眾人皆笑,其樂融融。
夏日的暴雨總是來得猝不及防。一日午後,天色瞬間暗沉下來,緊接著便是狂風呼嘯,暴雨傾盆。一位淋成落湯雞的書生模樣的人衝進藥堂,剛一進門,便劇烈咳嗽起來,還打著寒顫。胡秋水趕忙拿了乾毛巾遞過去:“公子,快擦擦,別受了寒。”
書生緩了緩,才說道:“大夫,我本想去鄰村訪友,不想半路遇這暴雨,渾身溼透。如今頭疼得厲害,鼻塞流涕,還咳嗽不斷,怕是染了風寒。” 胡秋水看向胡斐:“你來診斷開方。”
胡斐讓書生坐下,把了脈,又看了看咽喉,說道:“這是風寒感冒無疑,當用麻黃湯。麻黃、桂枝發汗解表,宣肺平喘,把體表的寒邪給趕出去;杏仁降利肺氣,助麻黃平喘;甘草調和藥性,還能緩和麻黃、桂枝的峻烈之性。”
胡秋水補充道:“公子體瘦,陽氣稍弱,再加些生薑、大棗,助益脾胃,調和營衛,讓藥力更溫和持久。” 胡斐點頭,迅速抓藥包好,叮囑書生:“回去立刻煎藥服用,趁熱喝,喝完蒙上被子睡一覺,發發汗,明日就會好受許多。這幾日,莫要再吹風淋雨,飲食清淡些。”
書生走後,胡斐忍不住感慨:“秋水哥,每看一個病人,我都覺得學問更深了些。多虧有你在旁提點,不然我哪能這般周全。” 胡秋水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學得快、悟性高,日後必成大器。咱們學醫之人,就是要在這一次次治病救人裡積累經驗,可不能有半分懈怠。”
隨著名聲漸起,不時有外村的疑難病症患者被送來濟世藥堂。一日,來了位面黃肌瘦的婦人,腹部脹大如鼓,下肢浮腫。胡秋水帶著胡斐細細診斷,原來是婦人產後調理不善,氣血虧虛,又兼氣滯血瘀,水溼內停。
胡斐面露難色:“秋水哥,這病症複雜,我一時有些拿不準。” 胡秋水不慌不忙,從藥櫃裡拿出幾味藥材,緩緩說道:“莫慌,這病雖棘手,卻也有法可醫。咱們以八珍湯打底,補氣血;加益母草、澤蘭活血化瘀,利水消腫;再配上大腹皮、茯苓皮行氣利水。這就好比是一場治水之戰,既要疏通河道,又要補充水源,讓氣血、水溼都各歸其位。”
胡斐聽得入神,依言開方抓藥。婦人服藥一段時間後,腹部漸漸消腫,氣色也紅潤起來。婦人的家人感激涕零,送了塊 “妙手回春” 的匾額到藥堂。看著匾額,胡斐對胡秋水說:“秋水哥,跟著你,我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醫者仁心,什麼叫精妙醫術。我定要加倍努力,把你的本事都學過來,也去濟世救人。”
胡秋水望著遠方,目光篤定:“咱們這一路,還長著呢。只要秉持初心,不斷鑽研,這世上的病痛就能少幾分,百姓的安康就能多幾分。” 此後,胡斐愈發勤勉,白日跟著胡秋水診治病人,夜裡挑燈苦讀醫書,還常把疑難病症記錄下來,與胡秋水探討。而胡秋水也毫無保留,傾囊相授,兩人在這濟世救人的道路上,攜手前行,用智慧與熱忱,書寫著屬於他們的醫藥傳奇,讓濟世藥堂的聲名,如那燎原之火,在四方鄉野越燒越旺。
入秋之後,天氣轉涼,村裡不少孩童感染了時疫,發熱、咳嗽的症狀此起彼伏。藥堂裡擠滿了心急如焚的家長。胡秋水當機立斷,讓胡斐按照之前應對時疫的經驗,準備幾大鍋銀翹散加減的藥湯,免費分發給村民預防飲用。
胡斐有些疑惑:“秋水哥,這藥材耗費不少,咱免費發放,吃得消嗎?” 胡秋水神色嚴肅:“人命關天,此刻顧不上這些。咱們藥堂開著,本就為了護佑鄉親,若因這點損耗就退縮,還談什麼濟世?”
於是,藥堂日夜熬藥,胡秋水與胡斐親自掌勺,小川子、小櫻桃等人幫忙分發。村民們喝了藥湯,病情漸漸得到控制。一位老叟拉著胡秋水的手說:“秋水啊,你這是積大德,咱全村老小都念著你的好。” 胡秋水只是笑笑:“應該的,大家都平安,藥堂才有意義。”
這場時疫風波過後,胡斐更加明白鬍秋水心中那桿秤,醫者的責任與擔當,比金銀財寶更為珍貴。他暗暗發誓,要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無論前路如何艱難,都要守著這一方藥堂,用所學的中藥方,為百姓撐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