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籌建防城團練(第1/4 頁)
春節前夕,防城知縣李九章終於迎來了翹首盼望已久的書信,是已經被實授兩廣總督林則徐的來信。
林則徐在信裡表揚了李九章忠君愛國,熱心籌款的行為,表示他十分讚賞,但因初任兩廣總督,又因抵禦英國人操心軍事,所以這封信來遲了。
如今正在加強軍備建設,操練水師,行政事宜暫時也無力過問,待英國人退卻,南海靖安,勢必會向吏部推舉有功之人。
又談到當前形勢,要李九章在屬地速速組織團練、鄉勇隊伍,勤加操練,廉州、欽州、防城一線務必要做好海邊防範。
林則徐最後又勉勵了李九章幾句,算是褒獎了一下。
李九章讀過信後,將兩位心腹師爺叫到書房,將信給他們看。
兩位師爺看過書信,齊齊拱手恭喜老爺,能得林則徐大人青睞,升遷指日可待。
李九章臉上甚有得色,說:“兩月前,廣州就傳來訊息,林則徐在一次會議上曾親口提及防城縣,稱防城雖遠,亦有忠君愛國之官員,馳援虎門軍備,其行可嘉。”
“我以為上月就能得到些訊息,但沒想到今日提督大人會親筆來信,也難怪,當前局勢緊張,提督大人重任在肩,考慮不到我等,也屬應當。”
兩位師爺連聲誇讚李知縣當初決策果斷,能得提督大人高看一眼,絕非偶然,乃是有決斷之智慧。
享受了兩位師爺的馬屁之後,李九章進入了正題,說:“二位師爺,提督大人要求興建團練,你們怎麼看?”
沉吟了一會,一位稍稍年長的師爺說:“聽聞提督大人在湖廣任職之時便重視鄉勇,近期聽廉州來人稱提督大人在廣州廣泛招錄漁人和閒散,助力水師,可見提督大人對此有獨到之處。”
“林大人來信提及,防城自當落實。可防城此地偏僻,人口自遷海令後凋零。至今仍在養息中,江平江以西多有拋荒之地,人煙稀少。”
“我朝禁止海外通商,西邊嚴防安南人入境,北面又有十萬大山阻隔,水陸交通受阻,工商凋零,商賈士紳無甚家底,老爺上次籌款可見一二。這團練鄉勇若在老家自然不算難事,在此,難!難!難!除非.....。”
李九章接話問:“除非什麼,師爺道來,都是討論,不行也不會怪罪。”
師爺接著說:“除非用山上蠻夷。”
此話一出,三人都沉默了,自唐宋以來,蠻夷造反此起彼伏,中原一直是對蠻夷存在戒心。
前朝開始從羈縻變為改土歸流也是想徹底解決這一隱患,早將廉州、欽州、防城一帶改土歸流完畢。
十萬大山北邊上思府境內仍有土官,朝廷也費盡心思想徹底改造。
雖然朝廷沒有明文規定蠻夷不可成立團練、鄉勇甚至參軍,但綠營用兵,基本都是漢人,罕見蠻夷僚人。
沉默了一會兒,師爺繼續說:“本縣在籍人口少,但山上蠻夷隱人眾多,前任、前前任都未曾上山清理人口,一寨一保制度,十餘年來,僅靠寨裡申報,不知增長為幾。”
“按蠻夷習性,警惕官府,必然大量瞞報,其存量也眾多,一寨如出十人,團練人數不難也。蠻夷生活艱難,刀耕火種,一口飽飯就可,費用也低於漢人,鄉紳自然願意。”
另外一位師爺接著說:“團練鄉勇之事勢在必行,更不可落後。蠻夷充之,我等不說,廣州也不知曉。待後期,各地團練之數明瞭,我縣人口在籍少,再行削減部分蠻夷團練,待老爺升遷,便留於後人化解。”
李九章考慮了一下說:“茲事體大,日後再議,且與縣丞大人相商方可。”
師爺起身告退並提醒李九章:“縣丞大人告假去廣州看病,假期延至明年三月,老爺莫忘了。”
李九章看著退出去的兩位師爺,嘆了一口氣,這個窮地方,連縣丞都呆不住,看情況又藉著生病看病去廣州找人調動去了。
人家縣丞爭權爭利,自家這個縣丞倒好,啥也不爭了,一門心思要走。
但這用蠻夷充當團練一事,真的要找人好好商議。
因為臨近過年,李九章就讓下面人把每年年前與士紳的會議提前召開了,在這個會上,李九章就把組織團練的事情拋了出來。
沒有士紳主動站出來,話逼到份上了,就開始哭窮。團練這種事不但要出人還得出錢,衣服武器樣樣都是士紳置辦,官府是不給錢的。
團練也得吃飯啊,平時訓練,官府徵調啥的,那伙食都按舉辦團練計程車紳負責,除非打仗,那時候由軍隊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