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準備進犯長江(第1/2 頁)
對於沈雲峰來說,懷特的到來不僅僅是鋼鐵冶煉和鑄造技術提升。
在和懷特的接觸中,也透過鋼鐵在各方面的應用瞭解了英國工業發展的具體情況,這讓他對現在西方世界的發展有了更為清晰的印象,這是另外一個巨大的收穫。
懷特到來的半年多時間裡,讓柏家村和赤腰瑤寨、十家瑤寨的人近距離接觸到了傳說中的“黃毛鬼”。
讓他們也開拓了眼界,尤其是學堂的孩兒們,對課堂上說的世界有了更加直觀的印象。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沈雲峰臨時起意的口號有了更為具體化的表現。
當“豐南號”開始鑄造船用蒸汽機汽缸缸體時,懷特離開了十萬大山,帶著沈雲峰給的金幣,跟著路易斯的商船去了印度,繼續他的世界之旅。
有了查理懷特的指導,“豐南號”的冶煉和鑄造技術有了顯著的躍升,鋼鐵的質量和產量有了相當大的提高。
再加上錳礦的加入,鋼鐵成品無論強度和韌性都加強了。這時候,沈雲峰讓沈松領銜開始鑄造船用蒸汽機。
就在查理懷特幫助“豐南號”提升鋼鐵冶煉技術的時候,5月中旬,耆英帶著伊里布來到浙江。
奕經提出與耆英共同行動,“會同籌辦,彼此互相參酌,佈置一切”。
這遭到道光帝的明確拒絕:“所奏與朕意大不相符,卿斷不準稍有瞻顧。朕惟責卿以剿賊復地,卿無恤其他。若能速奏膚功,朕立頒懋賞。至耆英原因另有委用之處,果否施行,俟朕隨時裁奪,無非備其一端而已也。如能勿用,朕所深願,止須卿成功後,不待辨而俱明晰矣。”
道光帝戰略意圖是,依然想把投降妥協作為最後的選擇,現在是能剿則剿,該守必守,儘量避免滑向投降妥協這條路。
但是道光帝沒想到的是,定海、鎮海和寧波並不是英軍的最終目標。
早在1841年9月英軍從廈門北犯舟山時,英國政府即決定再次增加兵力,進一步擴大侵華戰爭,以迫使清政府儘快簽訂一項滿足其侵略要求的條約。
清軍在浙江的節節失敗,更加助長了英國的侵略氣焰。
同年11月4日,英國新任外相阿伯丁在給侵華總司令璞鼎查的信中要求璞鼎查向清政府勒索一大筆賠款,但是不能因此而使談判破裂,或使戰爭無限延長。
信中還指出,英國政府擬改變原訓令中關於長期佔領舟山或其它沿海島嶼的打算,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考慮到“把這些佔有地永久保留在英國國主領域之內,卻會使龐大而固定的開支隨之而來”。
而且會使英國人“在政治上同中國人發生更多全無必要的接觸”。
它吞不下中國這塊大肥肉,特別是害怕佔領中國領土後,引起中國人民長期的反侵略鬥爭,正是其侵略野心不得不稍加節制的根本原因。
基於上述各點,英國政府決定從英國、印度增派陸、海軍來華,以期透過“決定性的戰役”,儘早結束戰爭。
由於這些軍隊是陸續抽調增運來的,需要時間,所以,從1841年10月起,侵華英軍有半年多時間停留於浙東地區,沒有大的軍事行動。
在此期間,英國侵略者為尋求儘快實現其侵略目的之途徑,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地理等情況,作了進一步的調查分析,認為:
北京雖為京師要地,但比較貧瘠,清政府的物資銀財主要靠南方各省供給,並經由運河輸送。
如進攻北京,清政府必遷都於更遠的內陸,屆時難以找到談判的物件,勢必遷延時日,達不到迅速結束戰爭的目的。同時,清政府正全力加強北京一帶防務,對長江的防禦則未予重視。
只要沿著長江攻入江蘇、安徽,佔領南京,控制大運河,並佔領乍浦和上海,扼住主要的航道,清政府就無法拒絕英國的各種要求,這樣,“不但所有作戰的實際目標可以迅速達到,而且可以產生同等深刻的精神效果”。
英國政府根據以上的分析,確定英軍在增加兵力後,沿長江西進,封鎖運河口,奪取南京。進攻發起時間選在春夏之交,因為那時正是糧食等物資北運的季節。
1841年9月底,英國政府訓令其駐印度的殖民當局,在1842年4月間,集中一切可能調動的海陸軍於新加坡,以便隨時行動。
這批奉調來華的海陸軍,計有軍艦七艘和陸軍約七個團,從而使侵華英軍共“擁有軍艦二十五艘,載炮六百六十八門,輪船十四艘,載炮五十六門,醫院船、測量船及其他船艦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