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終章(第1/2 頁)
如懿進了冷宮,後宮徹底安寧下來。
乾隆四年十月,金玉妍誕下四阿哥永珹,晉為嘉妃。
乾隆五年六月,陳婉茵誕下三公主璟雲。
乾隆六年二月,意歡誕下五阿哥永琪。
乾隆七年五月,蘇綠筠誕下六阿哥永瑢。
乾隆八年三月,陸沐萍誕下四公主璟玉。
乾隆十一年四月,富察琅嬅誕下七阿哥永琮,這是弘曆的嫡幼子,也是他最小的一個孩子。
後宮子嗣繁茂,前朝也是一片祥和。
弘曆目光所向之處,皆在大清的鐵蹄之下,哪裡想要打哪裡。
聽說隔海的倭國遍地是銀子,打了!
聽說朝鮮的國主心有不敬,打了!
聽說寒冷的邊界有俄國得寸進尺,打打打!
打出了血性,打出了傲氣,打出來萬邦來朝,真正天朝上國的景象。
光看地圖上,大清擴大了一倍不止的疆土,弘曆都可稱得上“武帝”。
但這個稱號可不是所有大臣都認可的,畢竟他們的這位皇上可是文武雙全,是眾人心目中真正“功蓋三皇,德超五帝”的皇帝。
除去軍事,在民生上的發展也格外快速,女校的出現,為朝廷貢獻出了一大波優秀的人才。
“上有所好,下必行之”,在弘曆這位皇帝的帶領下,民間漸漸拋棄了對男女性別的介懷。畢竟一個高速發展的盛世,到處都缺人。
用皇上的話說,男人、女人不都是他的臣民嘛,只要能幹事,誰管是什麼性別,什麼樣子呢?
差點被繁瑣的政務累死在桌案上的官員們非常同意,一個個迫不及待的請求皇上招人,男的女的,只要是活的,能幹活的就行。
乾隆十三年,弘曆先後送走了允禩和允禟兩位皇叔。
臨終前,允禩笑著看向哭泣不止的弘旺和沉默的坐在他身邊的弘曆,釋然的嘆了口氣。
“我這一生倒也不算白來,弘旺,你既然將皇上當弟弟,那就一輩子好好的忠心的對他。”
囑咐了弘旺一句,允禩最後看向弘曆:“多美好的誤會啊,皇上,弘曆……老四這輩子最成功的事情,就是有你這麼一個兒子……”
陷入黑暗的最後一秒,允禩是有些遺憾的,遺憾一切都是弘旺的胡思亂想,遺憾弘曆為什麼不能是他的兒子呢?
而允禟沒來得及留下遺言,前一晚還興沖沖的和眾人炫耀婉晴的成就,當晚就在睡夢中溘然長逝了。
在他逝世後,婉清帶著一匣子的銀票和一封簡短的信件面見了弘曆,說這是允禟去世前早就安排好要送給皇上的百萬白銀。
信件內容也很簡單,“老十無知,但白佔皇上這麼多年便宜,我這個當叔叔的也不能小氣,皇上保重。”
乾隆十四年,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去世後不久,允?也跟著去世了。
臨終前,允?還笑著感慨:“我這一生,不夠聰明,但足夠幸運。出身顯貴,有兩個相互扶持的好哥哥,有懂事的兒女,有相伴一生的福晉……最幸運的是,在圓明園錯認了弘曆……足矣,足矣……”
乾隆十五年,弘曆宣佈退位。
“朕在位多年,如今倦勤,決意將皇位傳於太子。”
大朝會上,弘曆毫不在意的放出一道驚雷,雖然他之前就已經讓太子和幾位王爺處理了大半的政事,也並不勤勞,但突然說要退位,還是打了眾人一個措手不及。
眾臣面面相覷,皆面露驚愕之色。大學士年希堯率先出列,雙膝跪地,高呼:“陛下聖明,然國之大業正興,陛下春秋鼎盛,精力猶沛,正可繼續引領我大清走向昌盛,此時退位,臣等以為不妥,還望陛下三思啊!”
你這個年紀是退位的年紀嗎?他都還兢兢業業的在官位上幹著呢,這麼累他都沒致仕,皇上休想偷跑!
其餘眾臣皆高聲附和,“陛下三思!”
至於這裡面到底有多少是擔心江山社稷,多少是自己還在內卷不停的不爽就不知道了。
弘曆目光堅定,不為所動:“朕心意已決。朕自登基以來,日夜操勞國事,如履薄冰。如今朕想暫離這朝堂紛爭,去民間走走,看看朕之江山的真實模樣,也可讓太子歷練,早日擔起這大清的重擔。”
這話說得,眾臣都忍不住面色扭曲了,到底是誰在日夜操勞啊?皇上你怎麼說的出口的?還如履薄冰?還想出去旅遊,這誰能忍?
誰也忍不了,所以作為太子的永璉也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