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定青州之策(第3/4 頁)
患反而更大。
“牧伯不願借大族之力,又要掌控青州黃巾......”
荀攸皺眉道:“那唯一的可行之法,就是招募士卒,再嘗試招降徐和,剿撫並用,徐徐圖之了。”
“若能得徐和之眾,再與大族商談購買土地事宜,想來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青州元氣。”
張新低頭沉思。
借兵是不可能借兵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找大族借兵。
交通黃巾可以速定青州,但後患無窮。
剿撫並用,購買土地,可以確保沒有任何後患,但耗時日久。
若是尋常之時,荀攸出的三策之中,最後一策最為穩妥。
然而討董在即,張新只有一年多的時間。
若是再算上練兵、調糧之類的事務,除非他放棄討董這麼個撈名望的機會,否則這點時間,不夠。
想了許久,張新抬起頭來。
“公達,我有一個想法,不知是否可行,你幫我參謀一下。”
“牧伯請講。”荀攸點頭。
“我在漁陽還有兩支兵馬。”
張新道:“一支是騎兵,目前可以動用的大概有一千八百騎,另一支是水軍,有千餘人。”
“河北黃巾的統帥大致是徐和,我若調水軍封鎖大河,再以騎卒威懾,想來招撫他並不難。”
“得徐和之眾後,我再剿撫並用,購置土地與殺大族並行,如何?”
除了找大族借兵這一策不可用,另外兩策都有一定缺陷。
既然如此,兩策並用不就行了?
這又不是什麼單選題。
“牧伯竟然還有水軍?”荀攸震驚道。
不怪他不震驚。
自古以來,誰特麼在北方搞水軍的?
有錢也不是這麼花的啊!
“昔年我任漁陽太守時,境內有一股海賊,寇掠縣城。”
張新笑道:“於是我便組建了一支水軍,用以剿賊,沒想到今日竟然用上了。”
“怎麼樣?若有水軍輔助,此策可行否?”
“可行!”荀攸肯定道。
青州大部都在河南,只有平原北邊的七縣處於河北之地。
若是能有一支水軍封鎖黃河,河北七縣的黃巾就成了孤軍了。
就算他們往冀州跑也沒用。
一千八百騎兵,再加上張新此刻還有三百騎兵,兩千多騎兵在平原地帶衝起來,黃巾根本擋不住。
兩條腿又豈能跑得過四條腿?
到時候只要張新拿出糧食來招撫,配上張角女婿的身份,徐和大機率是會投降的。
收了徐和之眾,至少能得萬餘兵馬。
以此萬餘兵馬進擊河南,剿撫並用,再以殺大族,分土地誘之,既能快速平定青州,也能把不利的影響降到最低。
畢竟張新出兵去打,對方就很難懷疑了。
“只是依攸之見,既然能收徐和,就不必再殺大族了。”
荀攸繼續說道:“牧伯完全可以手中之兵,以及黃巾之威脅,來說動大族出賣土地,這樣更有利於以後。”
張新搖搖頭,“說動大族售賣土地,一樣耗費時日,我意已決,就這樣辦吧。”
“我即刻寫信,調騎兵和水軍南下!”
“可日後牧伯與黃巾謀大族之事,若是洩露......”
荀攸一臉擔憂。
在他的視角看來,多花點時間就多花點嘛,急什麼?
雖說有識之士都能看出,大漢日後必亂。
但那也是劉宏死後的事了。
劉宏不死,大漢不可能亂。
如今劉宏正值壯年,總不可能明年就死了吧?
“那就要勞煩公達細細謀劃了。”張新微微一笑。
“此攸分內之事也。”荀攸拱手。
既然領導已經決定,他作為屬下,該做的就是替張新完善細節。
軍師的職責是出謀劃策,拾缺補漏,不是代替主君做決定。
張新當即提筆寫了兩封信。
第一封給張牛角,讓他帶一千八百騎兵南下。
下曲陽五千黃巾,經過這麼多年的折損,除去殘疾的,可用之人大概還有三千。
這三千人中,張新帶走五百親衛,除去戰死的,以及給曹性的一百人,目前還有三百多。
水軍之中,張新當初給了太史慈二百人作為骨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