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52章 世紀之戰

第52章 世紀之戰(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重走西遊:姐拉三大反骨仔天天反三國憑實力截胡養子斷親後,帶著親爹妻兒逆襲了火影:開局帶著二柱子來到戰國大明狗腿子時空亂敘穿越古代無理造反原神:楓丹的武道人仙御賜監察使大齊之君上傳奇蔚藍檔案:來自地牢的負罪者穿越之我在異世界捉鬼行屍走肉:我在末世賣軍火當老六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大夏鎮遠侯貞觀六年遇見三歲小公主歷史副本從崖山海戰開始明末風雲:漢王重徵天下影視反派:從流金楊柯開始三國:開局娶了大喬

公元1004年11月22日,遼國的皇太后、皇帝以及遼軍的主帥蕭撻凜帶領此次南征的全部遼軍抵達澶州城下。

這一次遼軍在城外所看到的不再是如大名府那般的景象,他們的眼前沒有緊閉的城門或是刻意開啟的城門,他們的眼前也不再是一片毫無生氣的空曠之地,遼國人所看到的是環繞在澶州北城的一套完整的由溝壕和密密麻麻的拒馬鹿角所構築起來的城池防禦體系。最讓遼國人震驚的是,在這些拒馬鹿角的後面還有在寒風中挺然而立的數萬背城列陣的宋軍將士。

這些在冰天雪地裡滿臉肅殺之氣的宋軍將士是幾天前才剛剛從京城火速趕到澶州的京城禁軍,而他們這些人的統帥正是那位遠離戰場已經七年之久的北宋太宗朝時期的超級戰將——李繼隆!

澶州城地跨黃河支流的兩岸,大河以北為北城,以南為南城,中間一座浮橋相連。這樣的構建對於防守的一方是極為有利的,因為無論遼軍怎麼打都不會讓宋軍陷入四面包圍的局面,因為南面是黃河。也不清楚當初選擇在這裡築城的先人們是怎麼考慮的,但他們當時絕對想不到這座城池會在今後決定和影響歷史的走向,甚至連那座浮橋也會名垂後世。

澶州,這裡曾是周世宗柴榮的蟄伏之地,這裡也曾是宋太祖趙匡胤苦思濟民興邦之所,可以說這裡的每一片土地都留下過這兩位帝王的足跡,而如今他們的英靈將在這座城市的上空見證由他們親手奠基起來的帝國與異族敵寇之間的一場生死搏殺。

李繼隆是在這個月的十八日才被任命為澶州前線的駕前東面排陣使,隨後又被任命為東西面兩都排陣使統領澶州的所有禁軍,而遼軍趕到澶州是二十二日,即使李繼隆帶著軍隊快馬加鞭也得在十九日才能趕到澶州,也就是說留給他備戰的日子滿打滿算也就只有三天。另外,這些長久駐守在開封城裡的禁軍可不比趙匡胤時期縱橫天下的的無敵之師,甚至於他們的戰鬥力連王超手裡的那十萬常年在河北戍邊的人也不如。在定州大營以及河北最前線的那些經常與遼軍血戰的邊關將士眼裡,這些京城裡的大頭兵不過就是一群衣甲鮮亮但卻毫無實戰能力和經驗的大宋三軍儀仗隊。

李繼隆就是要帶著這樣的一群人跟遼軍決一生死,而且時不我待,他根本沒有多少時間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改造這支軍隊。可是,李繼隆能在這個時候再度出山就已經是給這些士兵打了一劑強心針,僅是這個訊息就足以讓這些沒怎麼上過戰場但卻肩負著國家安危的宋軍士兵變得異常振奮。

軍隊是一個最講究實力的地方和群體,軍人們只會佩服和敬重真正的強者,而李繼隆的威名和戰績在宋朝早就已經名揚天下,他幾乎可以說是宋朝軍功最為鼎盛時期的那一批軍人裡唯一還能上陣殺敵的國之名將。跟著一頭獅子上戰場,即使是一群綿羊也會瞬間變成一群磨尖了羊角且勇氣百倍的綿羊。

到了澶州,李繼隆隨即下令全軍立馬戒備並在城北的空曠之地紮下營磐,他絕不做龜縮於城中的孬種,他要像大名府的孫全照那樣明目張膽地向遼軍挑戰。先期抵達澶州的宦官將軍秦翰帶著自己的這位老長官去察看了由他負責構築的防禦工事,換了別人可能會對秦翰大肆表揚一番,可李繼隆當即指出秦翰的壕溝挖得還不夠深,這溝還得再往下挖。另外,他還認為得在壕溝邊上設定拒馬鹿角以阻擋遼軍騎兵的衝鋒,而且這個工事的規模要達到將整個澶州北城圍起來的程度。

以上還只是外圍的防禦工事,如果遼軍突破了這層防禦之後,李繼隆還有第二道防禦工事。他命人把數千輛用來運送糧食的大車卸去一個輪子層層疊疊地環繞在大軍營磐的四周以減緩遼軍騎兵的衝擊力,在運糧車的裡面則是由李繼隆親自佈下的由騎兵、重灌步兵以及讓遼國人為之膽寒的弓弩兵所共同組成的一座諸兵種合成的大陣。

以上這些都是為了與遼軍進行野戰所做的準備,在守城方面宋軍也是做足了準備。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秦翰,這位不是純爺們兒的純爺們兒在先期抵達澶州後所做出來的一系列成績堪稱卓越,趙恆當初選擇派他來為自己的御駕親征打前站是真的選對了人。秦翰不但在城外修築了環城的壕溝,而且在澶州城內準備和積蓄了大量的守城器械,弓箭、滾木、擂石這些東西就不用說了,最重要的是澶州城此時還配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具有殺傷力的重型遠端武器——床子弩!

關於床子弩,它其實並非是宋朝時才出現的武器,但它最露臉的時刻卻是在宋朝,是在這個公元1004年的澶州城。

床子弩這玩意兒在唐朝被叫做弩炮,也叫絞車弩或車

目錄
快穿撩boss:反派大人走劇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