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爭鋒(第1/4 頁)
大唐的朝堂,莊重而肅穆,宛如一座神聖不可侵犯的殿堂。那巍峨高聳的宮殿傲然矗立在晨曦的光輝之中,彷彿與天際相接。琉璃瓦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耀眼的金色光芒,如同一面面璀璨奪目的寶鏡,將整個宮殿裝點得熠熠生輝。
走進殿內,只見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每一處細節都盡顯奢華與精緻。精美的木雕和華麗的壁畫相互映襯,展現出皇家的無上威嚴。那龍飛鳳舞的圖案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似乎在訴說著大唐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
隨著一陣悠揚而深沉的早朝鐘聲緩緩響起,如同古老的召喚一般,傳遍了整個宮廷內外。官員們紛紛身著整齊的朝服,神情各異,有的面色凝重,有的面帶微笑,還有的略顯緊張,他們依照各自的官階和次序,井然有序地步入朝堂。
此時,李治正端坐在那張象徵著至高權力的龍椅之上,他的身姿挺拔而威嚴。身上那件明黃色的龍袍,以金線繡制而成的五爪金龍張牙舞爪地盤踞其上,顯得格外醒目;頭上所戴的冕旒前後搖曳,珠簾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儘管他的面容看上去平靜如水,但內心深處卻早已翻湧著波瀾壯闊的思緒。因為此刻,他的心中正醞釀著一項至關重要的決策——這項決策不僅關係到大唐百姓的生計福祉,更可能影響到國家未來的發展走向。
待群臣行禮完畢,李治端坐在龍椅之上,微微挺直身軀,輕咳兩聲以作示意後,清了清嗓子,目光緩緩掃過下方一眾臣子,這才不緊不慢地開口道:“眾愛卿,今日朕有一事要與諸位商議。朕近來聽聞,地方百姓賦稅繁重,其日常生活頗為困苦,諸多家庭難以維持生計。為了能切實減輕百姓肩上所負之重擔,同時也為了進一步促進地方經濟蓬勃發展,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心推行一項全新的賦稅改革。”
李治這番話猶如一道驚雷,猛地在朝堂炸響開來。原本莊嚴肅穆、井然有序的朝堂,剎那間變得嘈雜混亂起來。只見眾多官員們一個個面面相覷,隨後便開始交頭接耳,低聲議論紛紛。一時間,嗡嗡之聲不絕於耳,充斥著整個朝堂。
就在此時,人群之中忽然走出一人。此人正是當朝首輔大臣長孫無忌。只見他面色凝重,眉頭緊皺,滿臉陰雲密佈。長孫無忌大步流星地向前邁出一步,然後恭恭敬敬地朝著李治拱手施禮,朗聲道:“陛下,微臣以為此等改革萬萬不可行啊!地方賦稅乃是我朝祖宗之法,自開國以來,歷經數代君王傳承至今,從未有過絲毫變動。如今陛下若是貿然對此加以更改,恐怕將會引發地方局勢動盪不安,甚至有可能因此而動搖我大唐之根本啊!還望陛下三思而後行!”
長孫無忌的聲音洪亮如鍾,在偌大的朝堂上空不斷迴響,振聾發聵。那話語之中,更是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之氣,令人聞之心驚膽戰。
李治目光如炬地盯著長孫無忌,儘管內心已然被怒火填滿,但他那俊朗的面龐之上依然維持著一片沉靜如水的神色。只見他微微地皺起了雙眉,薄唇輕啟道:“長孫太尉,朕之所以如此行事,全然是出於對我大唐萬千子民的深深憂慮。當下賦稅之重猶如泰山壓卵,致使黎庶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過著飢腸轆轆、衣不遮體的艱難生活。若這般狀況長久持續下去,恐怕會引發民眾的譁變。朕堅信,此番變革雖說伴隨著一定的風險,然而倘若裹足不前、不思進取,那麼我大唐將永遠難以迎來蓬勃發展的曙光。”李治的語調鏗鏘有力,毫無半分猶豫之意,而他那雙深邃的眼眸之中更是流露出對蒼生疾苦的深切關懷以及推行改革的堅毅決心。
然而面對李治這番慷慨激昂的說辭,長孫無忌卻是絲毫不為所動,甚至連退讓半步的跡象都未曾顯現。他再一次鄭重其事地向李治拱手作揖,口中所言愈發激烈起來:“陛下明鑑,老臣自追隨先帝南征北戰以來,歷經無數生死考驗,對於治理國家的方略可謂瞭然於胸。想當年先帝在位之時,從未曾提過這等事宜,由此便足以證明此舉實非妥當之計。懇請陛下務必深思熟慮,切勿輕率行事啊!”長孫無忌搬出先帝這座大山,顯然是企圖藉助先帝的威望來打壓李治,從而迫使他打消改革的念想。
李治坐在高高的龍椅之上,胸膛中的怒火彷彿燃燒成一片熊熊火海,越燒越旺。他緊緊握住龍椅兩側精美的扶手,由於太過用力,指節處漸漸泛起一抹蒼白之色。
他那雙銳利如鷹隼般的眼眸死死盯著長孫無忌,只見對方昂首挺胸、神態傲慢,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樣令李治恨得牙根癢癢,真想當場就把長孫無忌這囂張至極的氣焰狠狠地打壓下去。然而理智告訴他,現在絕不是和長孫無忌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