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 6 章(第1/1 頁)
事情吧。”黎芝雖然有些傷心,但仍很老實地說道,“但是,媽媽,我真的會努力學騎馬的。”
“那你一定要把‘騎馬’這件事放在心上啊。你最好快點學會騎馬。”餘慶嚴肅地說道,“在這裡,如果不會騎馬的話,可是寸步難行啊。”
“我明白了。”黎芝點點頭,乖巧而又堅定地說道,“我一定會盡快學會騎馬的!”
這段對話,聽起來像是黎芝在敷衍餘慶。
但在黎芝這一邊,她確實是、非常認真地這麼想的。
之前,從大路來到這一片草屋的時候,黎芝雖然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走過來,但倒是沒想太多。
但是,聽到餘慶說自己要去別人家“要”點東西的那一刻,黎芝突然察覺到了危機所在。
這裡,和京城的生活環境實在太不一樣了。
京城是個非常適合步行的地方。
雖然,黎芝在京城待著的時候,也不會去太遠的地方,而通常只是在家附近行動罷了。
但這麼做,恰恰和京城生活的“狀態”有關。
在京城生活的時候,衣食住行,都可以在自己所居住地區的附近解決。
在京城,即使是實際面積很小的地方,也通常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狀態。
“去遠處”與“在近處”,能獲取到的商品與服務,其中的區別雖然不能說是非常小;但對一般人來說,也沒有大到,要“特意出遠門來獲取自己最需要最偏好的東西”的程度。
無非是,“家附近的餛飩,沒有十里之外的某家餛飩館的餛飩好吃”,這樣的差別而已。
雖然黎芝算是非常偏好美食的人,但比起“饞”,她更加傾向於“懶”。
因此,就在家附近行動,吃不那麼好吃的東西,買做工不那麼精緻的衣服,對黎芝來說已經夠了。
這就是,“京城生活”的便利表現了。
因為生活便利,商品琳琅滿目,因此也格外適合步行。
每次逛街的時候,都可以看到無數商品、小吃與商鋪,人與環境的互動性非常好。
而這裡,就簡直完全不一樣了。
這裡的地名,全名應該是“大輝山”。
這裡的全名,雖然是“大輝山”這個名字,但因為三個字有點難叫的緣故,所以一般略稱為“輝山”。
“輝山”地區,距離京城是很遠的。
並沒有達到“邊境”的程度,但確實有些偏僻了。
對於在京城生活慣了、也不喜歡出遠門的黎芝來說,這種“偏僻”尤其讓她難以適應。
雖然,黎芝從京城來到這裡之前,就已經對此有過充分的想象了;但實際來了,她才發現,這裡其實比自己想象中的情況還要糟糕一些。
人煙罕至,倒還是小事。
涉及到黎芝認知盲區的是,這裡的每個“家庭”,竟然可以說相當於一個“聚居點”。
“家庭”之間的距離,雖然還沒有到“孤家子村”的程度,但也是相當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