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皇帝的思考(3)(第1/1 頁)
?
然而關寧的言辭,卻讓他意識到,這或許正是改革應邁出的第一步。
他看著眼前的女子,目光漸深:“關掌記,你可知此策的危險?若行不通,朝廷名聲受損不說,你我二人恐怕皆成替罪之人。”
關寧低頭一笑:“規矩若成,我等自然名垂青史;規矩若敗,那也是求仁得仁。趙掌印,如果革新者連這點風險都不願承擔,革新意義在哪?”
趙懷書聞言,愣了片刻,隨即失笑道:“好一個‘求仁得仁’。你這般心志,倒叫我愧不敢當。”
關寧微微抬眉,目光中帶著一絲似笑非笑:“趙掌印太過謙遜了,若連您都不敢擔,這京城之中還有誰能擔得起?”
他輕聲說道:“關掌記,你的聰慧讓我自嘆不如。”
關寧愣了片刻,隨即笑了:“趙大人又何必妄自菲薄?”
趙懷書看著她的笑容,心中一股暖意湧上,卻只化作一聲輕嘆:“只是……世道艱難,規矩雖好,但能行得多久,尚未可知。”
“若行不久,”關寧站起身,語氣平靜卻堅定,“那便再改、再立,只要我們還在,總能一步步走下去。”
趙懷書聽著這句話,心中卻像是被什麼觸動了一般。他看著關寧的眼神不由得柔和了幾分,卻又很快垂下目光,掩住那一絲微妙的情緒。
他忽然覺得有些自慚形穢,自己經歷了那麼多磨難,才一點點參透世事,而眼前的女子,卻能以清明之目看透這一切。
趙懷書目送她轉身離去,手指輕撫過案上的卷宗,彷彿仍能感受到她話語中的力量。
他心底湧上一陣難以言喻的情感,溫暖而隱痛,像一縷春風吹過荒蕪的原野,又像一把匕首輕輕劃過胸膛。
從關寧的話語中,他彷彿看見了另一個自己,不畏艱險,只求一試。這種精神讓他感到震撼,更讓他在這無盡的黑暗中感受到一絲光明的微曦。
他忽然明白,這世上有些人,註定是無法抗拒,無法迴避。
當夜,趙懷書提筆撰寫摺子,將御用菜園案後續處理的所有細節逐一列明,包括關寧提出的競標與餘貨分成之策。
字字句句斟酌再三,最後落筆時,竟有一種久違的暢快。
*
趙懷書將奏摺呈上,他垂目屏息。
燭影搖曳,映得一片金光晦明。皇帝接過,漫不經心地翻開,視線自第一頁緩緩掃過,眉頭微挑,略顯疲憊的臉上漸漸透出一絲興趣,但細看神情淡然,目光卻分外銳利。
殿內寂靜,唯有薄紙翻動的輕響。
趙懷書小心翼翼地將奏摺擺上御案後,靜立一旁,屏氣凝神。
厚重的金色書案下,蜿蜒的龍紋映襯著君王的沉思。
皇帝低頭翻閱,眉目沉靜,偶爾轉動的指尖翻開奏摺一頁,像是要將紙頁中的字句深深嵌入腦海。
趙懷書站在那裡,儘量保持姿態不動,但內心卻暗暗揣度。
陛下如何看待此法?是否會覺得她的思路過於跳脫?又或者,這種大膽的策略能否引起他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