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科幻外傳 虛空連結(第1/2 頁)
時間回溯到一百年前,那是核聚變反應堆首次執行的時間,標誌著人類從此進入星際文明的時代。
在這樣的時代中,人對星空的嚮往擴張到了極致。
當時的星際探索分成了兩派,一派是資源派,一派是遠航派。
但由於宇宙間的恆星離得太遠太遠,各種計算理論和現實資源告訴他們,追求遠航飛船的發展是沒有結果的,至少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是如此。
直到一位天才歌本尼提出驚人的蟲洞發生理論,這種理論旨在人工創造出蟲洞以進行物質的長距離傳輸。
他發現只要在同一時間創造出兩個蟲洞,這兩個蟲洞就會發生串聯,從而摺疊它們之間的時空。
這時,人類才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只要不斷投入資源,建立一對又一對蟲洞,就可以達到“一次路程消耗,節省後代千年”的效果。
透過他的努力,人們得到了蟲洞發生裝置的物理模型。
這可是物理模型,把每一個空間位點該承載的器械呈現的清清楚楚。
按照這個圖紙,人們可以找到製造蟲洞發生器的最優解。
即用最少的資源做最正確的佈局,差之分毫都會使蟲洞發生率降低。
而且省去了一切繁雜,相對來說也是最簡化的。
蟲洞發生器每工作一次,都會產生一飛秒的空間震盪,才有萬分之一的機率出現蟲洞,而兩個發生器才能在一秒鐘內,消耗十噸氫燃料的情況下,幾乎同時產生兩個蟲洞。
空間的樂譜每時每刻都在不停變化。
只有在最合適的旋律下,蟲洞才會很快擴張,並在縱深處與宇宙任何一個地方同一時刻產生的蟲洞相連。
當時有人問過那個天才,兩個蟲洞同時產生後,在一秒鐘的誤差裡,有多大可能性互相相連...
天才頭也不回給出答案:100%。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開玩笑。大抵在這麼空曠的宇宙內,另一個蟲洞的發生,是沒有可能在無人影響的情況下,恰好在人類製造蟲洞的時候,也在同時進行吧...
人類在一年的時間內於外太空造出了兩個蟲洞發生器,為了保證造出的蟲洞大小能穿過設想中的甲級戰艦,工程師們按照圖紙以1:的比例進行計算。
為了能製造好就將工程結果投入生產,二號發生器的製造在遠離太陽系的過程中進行。
依靠核聚變的巨大推力,他們以十分之一光速向冥王星軌跡飛去。
雖然這樣極其浪費資源,因為資源往返一次的旅程越來越長,但人們顯然迫不及待了,仗著可控核聚變的威力,硬是把對能源的控制降到最低...
就這樣,改變人類歷史乃至心智的一年到來了。
\"我就說過不要這樣進行嗎,風險這麼大,怎麼可能成功?當初就不該聽那個瘋子的建議,邊走路邊吃飯的人,還不得把你噎死!\"
負責人怒氣衝衝的罵著。但很快就止住了。因為他看到,輻射攝像機下,蟲洞的縱深正在形成,指向與2號完全相反的地方。
(因為縱深的指向就是另一個蟲洞的方位。這個細節在雙蟲洞連結檢驗可行性研究報告裡有。)
所有人不禁驚出一身冷汗。只因剛才的失敗還未消化,就得知最惡的結果...
這一年剛開始的時候,電視臺每天都在播報星環建設的進展,星環是人們對它的愛稱。
因為在白天或夜晚,人們總能在地面看到發生器一號那淺淺的圓形輪廓。也因此充滿了對未來的嚮往。
人們關注他的建成,就像高考倒計時一樣,但沒有人知道竣工的準確日期。
但他們感覺,就是明天...這一天終於到了。
20xx年七月末。短短三年時間,在人類全心全意的投入下,星環1,2號順利建成,其交付間隔只有十二個小時。調整好時差後,總工程師奮力高呼。
接下來雙環的一切舉動,將在10G下全程播出。世界矚目。
執行官報告雙環情況,結果顯示良好。試執行(開啟最大功率待機)同樣正常。
量子操控器延時在可接受範圍內。
經過人們對資訊的匯總和調整。衝擊世界的一刻,即將到來...
雙環靜靜的執行在自己的軌道,2號環倚靠背後的冥王星,就像給它戴上藍色的天使環。
隨著倒計時結束,總工程師在操作檯前將把手緩緩推上。
在山林中看電視的天才歌本尼,將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