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1/2 頁)
在村尾的斜坡下,人人都知道有個青姨,她的本名叫林青,可這名字反倒沒多少人提起,大家都習慣喊她青姨。
青姨性格爽朗,熱情似火,就像冬日裡的暖陽,總能給人帶來溫暖。
她愛做飯,廚房好似她的魔法天地,每天都能搗鼓出各種美味。
她做好了,自己也不吃獨食,總愛打包一份份美食,挨家挨戶地送到鄰居手裡。
一來二去,鄰里間的關係愈發親近,鄰居們都教自家孩子喊她青姨,這一聲“青姨”,喊出的是親暱,是認可。
青姨出生在一個家境優渥的家庭,那時候,家裡的條件在鎮上算得上數一數二。
家中兄弟姐妹眾多,一共五個,青姨年紀最小,是父母捧在手心裡的寶貝。
小時候,哥哥姐姐們對這個小妹妹也是寵愛有加,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緊著她。
在父母的呵護與哥哥姐姐的疼愛下,青姨的童年無憂無慮,充滿歡聲笑語,也正是這樣溫暖的成長環境,造就了她熱情善良、大方開朗的性格,讓她無論走到哪裡,都像一團溫暖的火,照亮周圍的人。
儘管家中有五個兄弟姐妹,人口眾多,但好在青姨的父母在經商方面能力出眾,憑藉著敏銳的商業眼光和出色的經營手段,將生意打理得風生水起。
所以,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在當地相當不錯,吃穿用度都頗為講究,衣食住行各方面都盡顯優渥,絲毫沒有因為孩子多而顯得拮据。
青姨的父母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秉持著一視同仁的態度,全力支援每個子女讀書求學。
在那個重視教育的家庭氛圍裡,哥哥姐姐們都在學業上努力奮進,成績優異,不斷朝著更高的學術目標邁進。
然而,青姨在學習方面卻沒有展現出同樣的天賦,無論她如何努力,學習成績總是差強人意。
在經歷了一番深思熟慮後,她果斷做出決定,選擇了一條更適合自己的道路——早早進入技校學習。
青姨覺得,在技校裡,自己能夠掌握一門實實在在的技術,將來也能憑藉一技之長,在社會上站穩腳跟,開啟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技校的時光裡,青春的荷爾蒙悄然在校園的每個角落蔓延,林青與同班同學陳健,也在這充滿朝氣的氛圍中,陷入了愛河。
陳健的家境與林青家相比,簡直天差地別。
他出生在一個很偏遠的山村地方,家中主要靠幾畝薄田維持生計,生活的重擔壓得一家人有些喘不過氣,日子過得十分貧苦。
家中的房屋破舊不堪,每逢下雨天,屋內便擺滿接雨水的盆盆罐罐,叮叮噹噹響個不停;
衣服也是縫縫補補又三年,一件新衣裳對於陳健來說都是難得的奢望。
當林青的父母得知女兒和陳健戀愛的訊息後,堅決反對。
在他們眼中,兩家經濟條件的差距猶如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
林青的父親緊皺眉頭,語重心長地勸道:“不是爸媽狠心,這過日子和談戀愛可不一樣,柴米油鹽都需要錢,你們家庭條件差太多,以後矛盾少不了。”
母親也在一旁附和,滿臉擔憂:“咱們是怕你以後吃苦啊,你可得想清楚。”
深陷熱戀的林青,滿心滿眼都是陳健的好,面對父母的反對,她滿心都是牴觸,只覺得父母太過膚淺、世俗。
在她看來,父母是戴著有色眼鏡,僅憑家庭條件就否定了陳健這個人,否定了他們之間純粹的愛情。
每當父母提及此事,她的眉頭就會緊緊皺起,眼神中滿是倔強與不滿。
這天,林父把林青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再次和她談起這件事。
他微微嘆了口氣,目光中滿是擔憂與關切,緩緩開口:
“青兒啊,你從小到大,用的吃的,雖說不是非常好的,但也都是中上等的品質。你生活得無憂無慮,沒為錢操過心。
可你想想,要是你和陳健在一起,以後的日子可就大不一樣了。
就拿買件衣服來說,你現在買衣服,看的是款式、質量,可他呢,得考慮價格,得精打細算。
你們一起去買衣服,他可能因為價格太貴,就算你再喜歡,也只能左思右想、猶豫不決。
這還只是買衣服這一件小事,往後的生活裡,柴米油鹽、人情往來,哪一樣不需要錢?
這樣處處受限、事事都要權衡利弊的日子,你真的能適應嗎?”
林父的聲音低沉而懇切,每一個字都飽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