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她可真是時間管理大師(第1/2 頁)
太子讓楊知州帶路去災區看看災情,他出門前卻招呼手下叫了些人跟上,期間還特意囑咐人去把主簿找來。
太子剛到順州,對這裡情況並不熟悉,但卻從這知州嘴裡不止一兩次地聽到了“主薄”,尤其是提到災情,這知州總會把主薄搬出來,彷彿沒了他,這災區他壓根就不知道怎麼去了似的。
結果出門走了不多時,便有屬下摸近並在耳邊提醒了那知州幾句,他便一臉訕訕地帶著太子拐彎走了。
太子雖然對順州情況不熟悉,但不代表看不出東南西北。
那屬下提醒了兩句,知州就帶著他拐彎,雖不是原路返回,但明顯是從別的道返回知州府衙的方向。
也就是說,知州這是連方向都弄反了,這是在繞到別的街區,生怕又從府衙門口路過,被太子起了疑心呢!
儘管心中已把知州罵了幾百遍,但太子明面上仍然保持著隨和,未露分毫慍色。
之後主薄不知何時跟上了隊伍,每當需要介紹時又會突然跳出來介紹情況,介紹的內容師傅詳盡細緻,但凡太子問,他都能對答如流,而知州本人每當要回答問題時,卻都是緘口不言。要不是知州本人就站在旁邊,不知道的還以為那主薄才是知州呢。
災區雖然都設定有臨時安置點,但太子發現,進去災區的所謂災民,衣著並不見襤褸之人,甚至是普遍都不差,且受災人數稀稀疏疏的,並不是太多,這與在金陵鎮所見災民人滿為患且大多衣衫襤褸的場景大相徑庭。
看著這破綻百出的情況,太子蹙眉問道:“災民只有這麼些嗎?”
這時候,之前一向對答如流的主薄卻支支吾吾起來,反倒時一遇上問題就讓主薄上的知州此時跳出來:
“回太子,順州一帶,住在滄江邊的居民稀少,且災前已做好了轉移,所以受災並不嚴重,災民數量才會如此稀少。”
太子聽罷,沉默了片刻。
他在金陵與金陵鎮張知州一起為那裡的災民施粥時,也有與災民大致瞭解過,那裡的災民當中有不少是別處城鎮趕來的,其中不少就是金陵隔壁的順州過去的,數量並不少,壓根就不像順州本地知州所說災民數量稀少。
在災區走了一趟下來,太子心裡就一直憋著一口氣,要不是想等著掌握他更多的罪證把他一鍋端了,他當場都想把這楊知州直接革職了。
到了晚上,楊知州將太子帶到一處莊園別院。
那處的莊園別院,雕廊畫棟、亭臺樓閣做工精細,期間無數的奇珍花草,太子走進去時又再次蹙起了眉宇。
要不是太子這身份也是個見多識廣的主,他都以為這是皇上親自命人在江南打造的皇家別院呢。
那楊知州領著他往裡走,邊走邊介紹道:
“太子,白天裡您提到過的那個……,微臣清廉,不曾踏入過那般場合,但這順州秦家就不同,秦家是順州本地最大的鄉紳,又與太子算是表親親家,那些還是秦家比較熟悉些。”
說著,便呵呵地笑了笑。
為了佯裝自己確實在意之前向他提過的舞姬,太子聽罷,面露會心的笑容,與他一起“呵呵”地笑了起來。
在楊知州的引領下,轉過一處庭院時,遠遠地便看到門口站著一大家族的人。
“太子,前方秦家家主正攜家眷恭迎太子聖駕呢。”
太子不動聲色,繼續面上保持著微笑與他一起走向了那群人,身後跟著的則是無情道五人組當中的兩人以及他幾位自己攜帶的侍衛,他其他的隨從在白天他剛到順州時就已由莊園中的管家領走安頓下了。
那秦家的家主帶著家眷,看到太子便上前集體向其行了跪拜大禮,他連忙將人扶起了道“都是兄弟親人,何故行此大禮啊。”
那家主面上帶著和悅的笑容與太子寒暄了幾句,內容多半是向他詢問了下三皇子生母賢妃以及三皇子本人近來可安好,還有秦家在朝為官的那幾位近來可安好之類的。
太子向他們一一細數了一番,眾人面帶笑容地聽了,面露和悅微笑。
大概是人數太過於多了,任莎莎在身後聽著的時候,都差點分了神。
好不容易等到太子細數完了,總算帶進了裡堂,裡面擺了幾桌飯菜,色香味俱全的,光是看著就嘴饞了。
那家主領著太子進了主座坐下,任莎莎他們幾位隨從沒有資格入座,只得站在一旁,卻有園裡的下人過來招呼他們後院有桌子。
他們這幾位都是負責護衛工作的,眼睛根本不敢離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