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 3 章(第1/1 頁)
不算太遠。
李暮歌下車的時候,為她駕馬車的宮人提醒她,要在申時末之前回宮,以免宮門落鎖,被鎖在宮外。
申時末,下午五點之前回去,現在大概是中午十二點左右,時間夠用了。
李暮歌遇刺的訊息被良嬪瞞得死死的,壓根沒有傳出梧桐殿,負責此事的郭勇是良嬪女婿,兩人配合默契。
現在正好方便了李暮歌,她剛遇刺,就能單獨出宮來了。
沒有拜帖,李暮歌被攔在了大公主府外,好在今日大公主並未外出,門口的護衛往裡傳了一句話,很快李暮歌就被人迎了進去。
帶她入門的人是大公主門下僚屬,名為僚屬,實則也算是大公主養得面首。
人很年輕,估摸著不足二十,高高瘦瘦的,臉長得白白淨淨,頭上簪著一朵盛放的白牡丹花,頗有些人比花嬌。
身為僚屬的智慧沒看見一點兒,身為僚屬的樣貌,倒確實不俗。
“見過十四殿下,問殿下安。在下姓張,名秋字子竹,乃是府上幕僚,大殿下正於大廳設宴款待友人,不便前來,還請殿下隨在下入內。”
張秋先與李暮歌見禮,隨後恭敬地引路,他從未見過李暮歌,看向李暮歌的眼神裡,難免帶了三分好奇。
意識到張秋在打量自己,李暮歌不悅地看了他一眼,嚇得張秋立刻收回了那好奇的眼神。
李暮歌懶得跟張秋說話,主要是她其實有一點點的社恐,真的很不喜歡跟人溝通,若不是靠著心裡的那股火氣,她誰都不想搭理。
還有就是,她現在能用到大公主,不代表大公主是個好人,實際上,大公主也讓她很不爽,她看見大公主的人能有好臉色才怪。
因為在原文裡,大公主對李暮歌的死持不屑態度,認為李暮歌太過軟弱可期,但凡李暮歌強大幾分,死得人就不是她了。
“那麼多公主,榮陽不選年紀更小,更好下手的十八十九,偏偏選了十四,不正是因為十四無能嗎?身為公主,無能到連自己的命都丟了,有什麼好為她傷心的,如此無能愚蠢之人,儘早投胎去是好事。”
這段話,是大公主對她的幕僚說得,當時她贏了太子一手,躲過了太子的陷害,還坑了榮陽一把,正志得意滿,笑得開心。
她的幕僚與她玩笑,問她十四殿下去世,是否為這個妹妹傷心,她醉後吐真言,說了這麼一段話。
標準受害者有罪論。
你死不是因為兇手殘暴不仁,是因為你太弱。
走在大公主府裡,陽光照耀之下,公主府上一步一景,無處不奢華精緻,碧瓦朱簷,層樓疊榭,實在是美不勝收。
可李暮歌無心欣賞建築的壯麗,她回想起小說裡大公主的為人處世,憤怒帶來的勇氣如潮水般褪去,此刻只覺身上一陣陣發涼。
皇室的這些公主皇子,還有那高高在上的皇帝,簡直就是偽人!
思考間,走過雕樑畫棟的長廊,她終於到了設宴所在的水榭。
高臺之上的屋舍裡,傳來陣陣絲竹之聲,讓李暮歌不禁想起了那一場盛大的萬壽宴。
在萬壽宴上,她中毒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