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趙氏(第1/2 頁)
周圍的夫人們也紛紛發出邀請,七嘴八舌地誇讚著春瓊,言語間滿是討好之意。春瓊一一謙遜回應,心中卻保持著清醒。她深知,這一切的改變皆因趙氏的緣故,這也從側面說明,御史大夫在京中地位卓著。
對於這一切,春瓊不斷提醒自己必須更加小心謹慎,不能辜負了這份厚愛。
太夫人看著春瓊,眼中滿是欣慰,“孩子,你小小年紀,竟有這般才能,實在難得。既然你在大理寺有這等重要之事,那住在御史大夫府確實多有不便。只是往後若有什麼難處,一定要告知於我。”
春瓊感激地福身,“多謝太夫人關懷,春瓊明白。”
宴會繼續進行,樂聲悠揚,歌舞昇平。春瓊雖身處熱鬧之中,思緒卻飄遠了。她想起遠在鄖鄉縣的父親,不知父親若知曉今日之事,會作何感想。同時,她也暗暗下定決心,既然已經坐實了趙氏弟子的身份,那是不是可以利用這層身份,為鄖鄉縣,為父親,爭取更多的機會?
宴會之上,周圍的歡聲笑語似潮水般不斷湧來。春瓊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這時,一位身著華麗服飾,面容姣好卻眼神透著幾分犀利的夫人,邁著蓮步靠近,臉上堆滿了熱情的笑容,與春瓊招呼,“楊姑娘,聽聞鄖鄉縣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想必姑娘也有獨特的見識。不知姑娘可曾想過,如何能讓鄖鄉縣的好物在京城開啟銷路,讓更多人知曉?”
春瓊微微一怔,旋即回過神來,禮貌地淺笑回應,“夫人所言極是,鄖鄉縣確實有諸多好物,只是路途遙遠,交通不便,若要開啟京城銷路,怕是需先解決運輸難題。”
話剛落音,旁邊一位富態的夫人笑道,“這有何難,姑娘面前的這位宋夫人,她孃家侄兒恰好經營著一家頗具規模的鏢局,在各地都有分號,若楊姑娘需要,可找宋夫人從中牽線搭橋。”
春瓊心中一動,連忙欠身致謝,“原來是戶部給事中夫人,小女見過宋夫人。待小女回去後稟告縣裡大人,多謝夫人美意,若真能促成此事,鄖鄉縣百姓定會感恩戴德。”
然而,就在此時,人群中傳來一聲不冷不熱的輕笑,“哼,不過是個小地方來的無知女子,竟妄圖憑藉趙氏弟子的身份,替一縣百姓做主,也不怕旁人笑話。”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一位妝容豔麗,神色傲慢的夫人正輕蔑地看著春瓊。
氣氛瞬間變得有些尷尬,春瓊卻並未慌亂,她挺直腰桿,目光堅定地看向那位夫人,平靜說道,“夫人所言不無道理,小女自知年少,考慮不周全,故而要將京中事宜稟告縣裡主事之人。宋夫人好意主動提供運輸資訊,小女作為鄖鄉縣百姓之一,這份謝意還是能夠做得了主的。”
此話一出,周圍的夫人們紛紛點頭,對春瓊的勇氣和坦誠表示讚賞。那位傲慢的夫人臉色微微一紅,卻也不好再說什麼。
春瓊不免疑惑,自己來京雖然有些日子了,但與這些貴人從無接觸,怎麼莫名其妙有這幾位夫人對她特別不友好?
樂聲依舊婉轉,歌舞仍在繼續。春瓊趁著眾人被表演吸引的間隙,悄悄走到一旁的花園中。她望著晴朗的天空,心中默默盤算著接下來的計劃。當初初進京,本想悄悄地來,悄悄地走,沒想到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如今她被架到不屬於自己的高度,雖然機會多了,但人心複雜,一個不小心,她與老爹,甚至身邊這些對她提供善意的人,都有可能萬劫不復。
接下來的每一步,都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去謀劃、去行動。想到此,春瓊不免懷念起鄖鄉縣來,在那裡,她想到什麼就做什麼,身邊的人,永遠支援她,言語行動,都不需顧慮太多。如今這般處處小心,說一句想三句的場合,她真的非常不適應。
就在春瓊沉思之際,江姑娘悄悄走到她身邊,用手肘輕輕碰了碰她,低聲笑道,“楊姑娘,沒想到深藏不露啊!我原本以為你真的就是個縣令之女,不曾想還有趙氏這種底蘊深厚的大家族弟子的身份,並且還是大理寺親自請來的貴客。這下你可成了京城的焦點人物了。”
春瓊回過神來,無奈地笑了笑,“江姑娘,我本就是一普通縣令之女,至於趙氏弟子身份,不過是太夫人抬舉罷了,趙氏弟子,即便是我父親,確實受了趙氏弟子教導,但卻並未正式拜入趙家,最多算個…外門弟子,我一個外門弟子教匯出來的學生,並不敢自認這身份,怕墮了趙氏的名聲。江姑娘,我們之前如何相處,日後也如何相處。”
江姑娘眨了眨眼,“你呀太過謹慎、謙虛,你可知,趙氏弟子身份,代表著什麼?趙氏在隴西有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