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憤懣(第1/2 頁)
春瓊見狀,忙接過話茬,“趙伯伯,我只擅長分類統計,並不懂政務,您要不還是再派一名精通政務的大人,這樣才能查漏補缺,及時發現問題。”
張通判連忙道,“不必了吧,春瓊姑娘儘管核查,你若遇到不懂的,只管來問我們,我們定知無不言。”
“既如此,瓊兒,明日就開始核查整理,賬冊一會兒就給你搬到你的院子,你院子隔壁就是同治大人和通判大人,有不懂的儘管請教。”趙知府一錘定音。
“是。”
待趙知府交代完諸多事宜,春瓊便告辭前往那特意為她闢出的辦公院子。一踏入院子,她就開始仔細打量起來,這裡清幽安靜,儘管一牆之隔,卻遠離府衙內人來人往的喧鬧,倒是個做事的好地方。
春瓊迅速安排隨行人員各司其職,有人負責將歷年賦稅賬目分類整理,有人則著手佈置記錄資料的案臺。忙活到傍晚,一切才初步就緒。
第二日一大早,春瓊便開始了工作。她先從縣裡開始,翻開各縣鋪子田地的檔案資訊,對照著稅收情況,偷偷將歸屬為曹幫的全部摘錄出來。
春瓊全神貫注地摘錄著,手中的筆一刻不停,那些複雜的賬目在她眼中逐漸勾勒出曹幫產業的輪廓。不知不覺間,窗外的天色漸漸亮堂,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堆滿賬本的案臺上。
突然,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春瓊心中一驚,下意識地將剛摘錄好的紙張往賬本底下藏。門“吱呀”一聲被推開,原來是趙知府的隨從阿福,他端著一碗熱茶走進來,笑著說:“春瓊姑娘,忙了一早上,喝口茶歇歇吧。”
春瓊鬆了口氣,接過茶盞,輕聲問道,“阿福,可是趙伯伯那邊有交待?”
阿福撓撓頭,憨厚地回答,“沒有。就是剛剛看見幾個府衙的差役在院子附近探頭探腦,奴才想看清是哪些人,所以才送了茶水點心過來。”
春瓊微微點頭,心中卻多了幾分警惕。
“有勞阿福了。對於打探的人,不必過於在意。只要不擅自進入我這小院,隨他們打探。”
待阿福離開,她繼續低頭檢視賬目,隨著摘錄的內容越來越多,曹幫產業藍圖越來越多,春瓊越來越心驚,心中也越來越憤懣。曹幫名下產業幾乎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比如分佈在各縣的布莊柔絲坊,規模雖不是當地最大,卻也是數一數二的,店鋪面積和生意火爆程度並不比錦繡坊差多少。
而客棧,酒樓,賭坊,糧鋪,各縣至少三到四家,府城繁華,光客棧竟然就有六家,賭坊竟有五家之多。
除了這些商鋪,還有大片肥沃的田地被曹幫收入囊中。
如此多產業,一年要繳納多少賦稅?卻只靠一艘客船,就換來十年的免稅。若將這些稅收收入拿來造船,又能造多少隻船?
春瓊正陷入沉思,思索著如何進一步驗證曹幫這些商鋪的收入,這時,門口傳來李嬤嬤的聲音,“見過張大人。大人稍候,待老奴進去通傳我家姑娘。”
“讓她忙著吧,不必打擾,本官自行進去看看。”門外的張通判小聲阻止道。
春瓊迅速收起摘錄的紙張,整理好賬冊,起身去開門,“見過張大人。”
“哎喲,還是打擾到春瓊姑娘了。”張通判揹著手踏入房間,裝作不經意地打量了周圍一圈,最後目光停留在桌上的賬冊上,“看的如何了?”
“回大人,目前已看完安陽縣和南陽縣的,縣衙賬房記賬清晰,亦無錯處。”春瓊躬身,畢恭畢敬回道。
張通判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閃過一絲嗤笑,“嗯,各縣賬房都是有多年經驗的老手,記賬自然清楚明瞭。可有不懂之處?”
春瓊撓撓頭,裝作不經意間道,“今年秋收普遍比往年少了不下四成,就連以河流湖泊眾多而聞名的南陽縣竟然也逃不開乾旱,也不知道其他幾個縣如何了。”
“有河流湖泊不一定能夠用來灌溉,各縣地理環境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張通判隨意回道。
鄖鄉縣楊縣令曾經上稟過解決乾旱的方法,趙知府也各縣宣傳了,這事張通判是知道,但他並不清楚,鄖鄉縣的引水灌溉是由眼前之人牽頭組織的。
“大人說的是。”
春瓊低頭應著。
張通判揹著手往門口走,“不愧是連知府大人都誇獎的,短短兩日就查了兩個縣的賬,就憑這速度,多少經驗老道的賬房都是自愧不如的。楊賬房,你繼續忙,本官就不打擾了。”
出了房門,甚至還哼起了小調,怡然自得地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