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水滸反派:我給帝姬當筆友 > 第106章 宋詞三百首

第106章 宋詞三百首(第1/2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彈幕劇透被換崽,真千金重生殺瘋了真千金出獄後,哥哥們跪求原諒七零:醫妻駕到,冷麵硬漢寵上天辜負我真心,離婚你後悔什麼?拿她當墊腳石?嫡女重生另嫁王爺被逐出宗門後我名滿修真界重回我爸媽的高中時代農門嬌妻超旺夫,清冷權臣寵上天拿我換城池,我走了將軍哭什麼?替姐生子?重生後我撩帝心奪後位七零閨蜜嫁糙漢,絕嗣宋家一年抱仨命理之弓(西幻nph)八零,嫁最強糙漢,養最卷崽崽情上鎖重生八零,退婚嫁給隔壁糙漢小手一揮,崽崽回村當村溜子咯!夫人快分手,霍總蹲牆角等三年了被反派強制愛假少爺和真少爺破鏡重圓了穿越成刺客,先殺我夫君?

談好了生意,鞏庭芝終於想起了張文遠隨口說的兩句詩,歪著頭問道,“求之,你剛才吟了兩句詩,後一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出自小杜,但前一句‘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是何人所作,為何在下從未聽聞?”

張文遠一臉懵逼,心說我就是隨口一說,哪裡知道出自何人所作啊,有可能就是一句順口溜呢。見眾人都表示沒聽過,他只得信口胡謅,“小時候買過一本《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這句‘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出自《水調歌頭》,作者名字我已經記不清了,你們不知道嗎?”

眾人一臉懵逼:

“《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何人所編?”

“收錄了哪些詩詞?”

“為何我從未聽說過?”

張文遠一個頭兩個大,心說我哪裡知道是誰編的,反正不是你們宋朝人編的就行了唄,因為你們宋朝才過了一半呢。

“編撰者我也不知道,上面沒寫,收錄的名家有柳三變、蘇東坡、歐陽修、晏殊、李清照、陸游、辛……啊不對,我好像記錯了,應該是陸佃。”

眾人見他說得顛三倒四,只當他是記憶力不全,但鞏庭芝卻是個細心之人,問道,“這李清照是誰,為何我從未與聞?”

張文遠恨不得給自己兩個大嘴巴,李清照是兩宋之交的人,現在應該比自己大不了幾歲吧,而自己小時候就讀過她的詩詞,這不是扯淡嗎?

“我也不知道是誰,上面又沒有作者介紹。”

梁端見他吃癟就笑著解釋道,“你說的這個李清照我倒是知道,是個女詞人,乃是齊州府李提舉之女,曾師從歸來公學作詩詞,後嫁於趙相公家三郎明誠,有個雅號‘易安居士’。聽說其詩才遠勝其夫,若非女兒之身,以後定不在蘇、歐、晏、柳等名家之下。前次送祖父到青州上任本有機會去拜見一番,順便向她切磋一些詩詞文章,卻緣慳一面,無奈錯過了。”

郭靖道,“可惜公汝不在,他若是在,一定認識。”

梁端道,“說得對!李提舉和歸來公相交深厚,李清照曾在他門下學詩三年,其詩詞多得他老人家的指點。”

他們說的歸來公就是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和秦觀、黃庭堅、張耒名列“蘇門四學士”。他就是鉅野縣人,不過五年前就已經去世了,李清照跟他學的詩詞,這樣算下來,她其實是蘇東坡的徒孫。

眾人見他說出了李清照的身世來歷才選擇相信,接著又紛紛向他打聽《宋詞三百首》裡到底收錄了哪些名家名作。張文遠無奈,只得把柳永、歐陽修、蘇軾、晏殊等人的詞隨便說了幾首應付一下。

鞏庭芝又問道,“你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全詞是一首《水調歌頭》,可還記得全詞?”

張文遠想了想,就憑著兩世的記憶唱了出來: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詩翁那得有此,天地一扁舟。二十四番風信,二十四橋風景,正好及春遊。掛席欲東下,煙雨暗層樓。

紫綺冠,綠玉杖,黑貂裘。滄波萬里,浩蕩蹤跡寄浮鷗。想殺南臺御史,笑殺南州孺子,何事此淹留。遠思渺無極,日夜大江流。

張文遠剛唱完,郭靖就猛地一拍大腿,“好詞,真乃好詞,當浮一大白!”

鞏庭芝卻皺眉道,“前半闕繁花似錦,後半闕卻有些意興索然,何故也?”

張文遠心說宋末不就是這個調調嗎?原詞作者黎廷瑞剛考中進士,還沒來得及大展拳腳南宋就滅亡了,他當了亡國奴,還能寫出蘇東坡、辛棄疾那樣大氣磅礴的詞作嗎?

回到落腳處,張文遠把食物分給高克疾、梁坤等人,吃完之後天也黑了,又到了林顆兒洗漱的時間了,張文遠就護著她去老地方洗漱。然而就在他憧憬著一會兒可以像前幾天晚上那樣趁著夜色親熱一下時,林顆兒卻給他出了個難題,“郎君,奴家……”

張文遠見她欲言又止,還以為她不想和自己玩遊戲呢,忙問道,“怎麼了,哪裡不舒服嗎?”

林顆兒鼓起勇氣道,“奴……奴家來月事了,你能不能……”

張文遠頓時無語了,穿越過來兩個多月了,家裡有兩個年輕的女人,他自然知道古時候的女人來月經的時候有多麻煩。這個時代沒有衛生巾,女人來姨媽了就自己弄一根狹長的布條縫起來,再在裡面塞上草木灰或者草紙,最後用一根布條系在腰上,就像騎馬一樣,俗稱騎馬布,效果和後世的衛生巾差不多,還可以重複使用。

張文遠見過

目錄
八零:你拒我千里,我死心你急啥驚!馬甲大佬她對白蓮花橫踢豎卷八十年代逆襲女配+番外懷了豪門少爺的崽+番外離婚後,我被軍官弟弟誘愛成癮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