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引劍堂主VS玉帶羅糕1(第1/1 頁)
、二哥更有文才,七歲已經是十里八鄉小有名氣的神童了,並有御賜‘神童’牌匾,掛於家中。
不幸,他進京高考之年,趕上了科舉廢除。
好在家底優裕,仕途走不通,也有餘錢供他四處閒遊,廣交好友,見識了天南地北,全國各地的風土人情,聽聞了不少離奇的軼事掌故。
少年時代,他讀了萬卷書,青年時代,又行了萬里路。
他的眼界與見識,遠非閉門造車的秀才書生可比。
正值報業興起,看報紙上有些文章,寫的還不如自己呢,閒來無事時,便隨手寫了幾篇遊記,寄去了朋友所在的報社。
沒想到,頗受報社青睞——
家學淵源,提起筆來,引經據典,字跡工整,絕少塗抹。
報社的編輯們,都願意收他的稿子。
遊歷到佘山的時候,他邂逅了一位傳奇女子,名叫羅玉翹。
羅玉翹的生平經歷,謂之坎坷。
她的父親在江浙之戰中,身為浙軍的將領,沒有接受孫椽堏的誘o惑,不肯做蘇軍的間o諜,兵敗被俘後,被拉去暴o屍示眾。她曾將替父報仇的希望,先後寄託在伯父、堂兄、未婚夫身上,在一次又一次的希望落空後,決定親自報仇。
為此,她不惜放足、練槍,並精心策劃了多年。
在父親遇難忌日上,成功刺殺了孫椽堏。
他與羅玉翹相識的時候,他遭人扒手,她替他追回了錢袋子,他只覺的這個姑娘心腸很熱,但面容很冷,不太愛笑,便時常逗她笑。
當時,並不知她身負大仇。
她不告而別後,兩人再未相見。
直到去年年中,她替父報仇的事蹟見了報,他才明白,曾與自己有過一段霧水姻緣的女子,骨子裡有著怎樣的堅忍。
感懷之下,以羅玉翹為原型,寫出了《祁連尊主》。
一經發表,便引起了熱烈反響,連載結束了,讀者們還沒看夠,《快意林》的編輯便試著跟他溝通:霍祁連後來怎麼樣了,有沒有把祁連派發揚光大?能不能再寫寫續集啊……
於是,他又寫了一本《祁連三女俠》。
主角是霍祁連成為天下第一後,晚年收的三個女徒弟。
當時市面上流行的武俠小說,主角都是男子,引劍堂主的女性武俠獨闢蹊徑,深受高校女生和社會上進步女青年的歡迎。京津滬的報刊雜誌,爭相連載他的武俠小說,一稿難求。
刀戈與引劍堂主,是民國初年聲名最響的兩個武俠小說家。
《品報》的總編胡守雋,大筆一揮,給他倆定了性:
北刀南劍,絕代雙驕。
引劍堂主出身好、不差錢,寫武俠小說是為了消遣,但都是很認真的消遣。
他對武俠文學不斷向前發展的貢獻,主要有三大點:
第一,風格寫實,擅長描寫富有地域特色的風土人情,詳實細膩,不輸史料,對後世的人們,瞭解當時、當地的社會風貌,有很大幫助;
第二,提高了武俠小說裡女性的地位;
第三,與歷史攀親結故,將筆下人物的行為動機,置身於真實的歷史大背景下,給了武俠故事一個“根”。
或許是白月光的影響力太過強大,引劍堂主惦念了羅玉翹羅女俠一輩子,孑然一身,不曾娶親。
49年建國到54年之間,他恢復創作,又陸續出版了十幾本武俠小說。
但在55年,清除“有毒o害的圖書”運動開始後,他就銷聲匿跡了。
他沒有直系的子孫後代,也沒有一張年老的照片流傳出來。
誰也不知道,他後來去了哪裡,在做什麼。
以及,是否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