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1/2 頁)
</dt>
&esp;&esp;這一觀,發覺雙程記居然沒倒,還活得好好的。昨天排起長龍,今天又上個報紙,說計劃年內開分店,他們再坐不住了。
&esp;&esp;黃廠長訴苦:“讓我們不得接他們訂單,現在眼看他們越做越大,還要開分店。我們少賺點錢不要緊,但萬一哪天他們變成香港程記這樣的大企業,在行內有影響力,我們得失了大客戶啊。”船大難調頭,黃廠長再苦,也沒法現在降低條件去接單。此前得罪了雙程記,現在再去接單,豈不是要得罪幸福酒家?只得眼看著其他中小廠家主動跟雙程記接觸。
&esp;&esp;有廠家願意接訂單,這場火就有了水源,終於可熄滅。
&esp;&esp;因為這場飢餓營銷,還有媒體主動上門採訪。程季澤特地提到他們會跟五星級酒店合作。這訊息一出,他在背後的許多操作,更順利了——新找的商場,不願意給低價、不願意給好鋪位的,開始在條件上更鬆動。就連跟酒店方走合同,對方提出的苛刻條件,他們也有了談判的餘地。
&esp;&esp;陶律師打電話恭喜他,又話裡有話:“聽說程一清幫了不少?”
&esp;&esp;“你少給我打電話,就算幫我了。”
&esp;&esp;但他承認陶律師說得對,程一清比他想象中更有用。開會時,他們倆坐在長桌的這頭,他看著她的側臉。她前段時間又剪短了一點頭髮,髮尾稍稍往裡面扣著,讓她看起來像個女學生。
&esp;&esp;她說:“限量發行這招數挺好的,我們要不要劃撥一個時段,每天繼續執行呢?”她看向程季澤。其他人也看向程季澤。
&esp;&esp;程季澤說:“可以。我們可以推出限量糕點,且上市即打八折。這樣一樣可以賺,而且會形成廣告效應。”
&esp;&esp;程一清眼睛亮,說對,我們作為新店,最重要的是持續開啟知名度。室內空調冷,她披一件孔雀藍外套,像一隻斂起羽毛的美麗的雀鳥。程季澤安靜,無聲地賞鳥。
&esp;&esp;【2-22】程一清是怎樣的人
&esp;&esp;九十年代末千禧年初,消費者不似今日般見多識廣。優惠券跟限量發售,配合雙程記背後的百年故事,好用得很。加上程季澤找的鋪位在好地段,食客都被吸引,甚至來廣州旅遊出差的人也都特地到雙程記來排隊買糕點。排隊的人一多,就有人不守秩序,插隊跟被插隊的人對罵起來,好事者過來圍觀,又是一條街坊新聞。
&esp;&esp;街坊們討論這些罵戰之餘,免不了好奇,這家雙程記當真這樣好吃?在那個網路媒體不發達的年代,這宣傳效果,遠勝於斥資在電視上重複播放三次口號式洗腦廣告。《羊城晚報》盤點當地名牌,除致美齋陳李濟王老吉蓮香樓外,竟也有雙程記。德叔激動不已,將報紙剪下來,貼在剪報本里。他不知道,那是程季澤花了廣告費用的結果。
&esp;&esp;這一場仗,雙程記打得漂亮。至於後來廣州乃至珠三角等地小店紛紛模仿雙程記,花錢找人排隊造勢,則是後話了。
&esp;&esp;程一清每天去巡店,如遇排隊時段,幾乎擠不進去。她初期非常驚喜,但一個月下來,查了查賬,發覺市民終究貪小便宜。打折糕點賣得好,其餘的銷量只帶起來一些。她沮喪,跟程季澤抱怨,程季澤說,一步一步來,有名氣,後面的事就容易多了。
&esp;&esp;雙程記剛開業時,兩人爭執多,合作少。但這一趟下來,雙方似乎都多了些相互理解。程一清向來重產品不重營銷,上次為洩憤而發帖,發覺網友為雙程記打抱不平,竟變相替品牌在廣東以外做了廣告。網路營銷還是新鮮事情,她要趁機趕上。
&esp;&esp;程季澤進她辦公室時,她正在看一本講網路營銷的書。
&esp;&esp;程季澤說:“這些寫書的人,還比不上你我有實戰經驗。”
&esp;&esp;“也不是。我讀得書少,這是事實,的確需要惡補。”她垂下頭,有一條烏黑碎髮黏在她後頸上,他忽然有種衝動,想替她捻起這條頭髮。
&esp;&esp;他移開目光:“如果那天晚上我不在,如果那個人不是騎摩托,你是不是就會一直追上去?”
&esp;&esp;“我沒想這麼多。不過按照我的個性,應該會吧。”
&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