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第 20 章(第1/1 頁)
枝如何?枯乾的竹杆與比樹枝相比呢?枯竹是不是更難掰斷?”
果然見到眾人搖頭。
白玉蘭趁機拿出最後定論:“所以,若是拿竹杆做成紙張,絕對會結實不易折斷,拿來做鞭炮絕對最合適不過了。”
“而且,若是能做出來,何必只做厚紙捲了筒做鞭炮,完全還可以做薄了,當書寫紙呢。到時候,咱們還可以搞得高大上一些,專門賣給讀書人。”
白玉蘭沒忍住,又開啟了前世引資的慣常操作----畫大餅:“讀書人不是喜好梅蘭竹菊,不是稱它們為四君子嗎?竹紙就是竹子做的,就不信他們不會趨之如騖。”
雖然南宋時期,竹紙已經成為南方地區普遍常用的紙張,不僅當時備考的學子、詩人都愛用小竹紙,竹紙還受到眾多文人的喜愛與追捧,更有王荊公生平只用小竹紙一種呢。
但是聽在這裡眾人的耳中,無疑是一個挑戰他們固有認知的大膽想法,同時自然也是一個相當蠱惑的巨大誘惑。
至少田家的兄弟們聽到還能造紙賣給文人讀書人,先是一臉懵地互相對視,然後反應過來後,就高興地嘴角咧到了耳朵根兒,田大山還興奮地錘了錘兩個弟弟的肩膀與胸口。
李明也是眼睛放光,看著白玉蘭一動不動:到底要不要再信她一會呀,啊,真糾結……
白玉蘭猜測他在幻想造出紙張供不應求發大財的場景。
“蘭蘭,你說的,真,真能…….?”大舅媽激動地舌頭都打結了。
“老頭子,要不,就讓孩子們試試吧。這幾個月買了多少紙張花了多少錢,不能白花啊。要是用那漫山都是的玩意兒能給造出紙來了,那才算不虧了之前那麼多銀錢。就只需要竹子,是吧,蘭蘭?”
她也不知道還需要什麼,但是她聽明白了,就是拿竹子做紙,但還是問一問吧,就算在需要別的,也比買紙花費少吧?
“呃,大概只需要買些石灰,到時候跟竹子一起浸泡。呃,最要緊先挖一個漚池”,白玉蘭觀察眾人神色,應該是透過了,於是就接說起怎麼開始做了。
她記得前世看到的講解裡面說的是每年臘月就要砍毛竹了,漚竹則大概需要三個月。
現在馬上就要冬月了,先漚池,再去砍竹子,完全來得及,田大舅再考慮幾天也不耽誤的。
“只需要石灰?”李明已經等不及了,要是真的能像親家這個表姑娘說的那樣,哪怕只能做出來鞭炮用紙也足夠了。
看到白玉蘭點頭,想到如果成功能給自己帶來的收益,李明他又一次轉變立場,也開啟了遊說:
“田叔,要不就讓我們幾個試試吧?石灰那玩意兒山上不就有?親家表姑娘那是什麼人兒?我聽說連柳橋書院的山長都誇的聰明人兒……”
最後在一家子老少婦孺的灼灼目光中,腿還打著繃帶的只能半躺的田大舅也終是點了點頭。
接著,白玉蘭就被圍在了一起,不止李明和田家兄弟三個,就連家裡女眷也都一人一個竹籃一個框的要跟這去運出挖坑的土…….
然後,一行人就徑直往山上去了,他們商量後決定還是安置在山上比較合適。因為,那裡沒什麼人煙,既能掩人耳目,又距離竹林也近,不然砍完竹子再背下山就太麻煩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