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三國時代第一奇人!(第4/7 頁)
部分都是三齒釘耙。
最為主要的作用,是用來翻地,而不是用來碎土。
也有手工的碎土工具,比如九齒釘耙。
但這些效率實在是太慢,尤其是張成在治下,大規模的推廣了曲轅犁之後。
沒有相應的,用牛拉的碎土工具,實在是非常的不便利。
所以,張成就準備將專門用來碎土的耙,讓人給製造出來。
所謂的耙,構造很簡單,整體上就和梯子是一樣的造型。
只不過在“梯子”的兩側,打出了相應的小孔。
孔裡面,釘入相應的鐵製耙齒,分為前後兩排。
碎土的時候,讓牛或馬在前面拉著,人站在這耙上,讓牛拉著走。
用來增加重量。
能夠很快的就用鐵犁,把土塊給弄碎。
並將土地給弄的平整,方便接下來的種植。
耙是一種極其好的,碎土和平整土地的工具。
用耙將土壤弄了鬆散之後,再用耬車播種。
如此一來,種地的三大件,就齊全了。
將這兩種工具推廣之後,陳留郡這邊的耕作效率,必然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
同時糧食產量,也會有一些提升。
雖然,不至於會提升一個特別誇張的程度,但是也能夠提升上很多。
除了這樣的東西之外,張成準備繼續在整個陳留郡,都修繕水渠,改善澆灌的條件。
水澆地,和不能夠用水澆的地,糧食產量的區別有多大,張成很清楚。
如果是風調雨順的時節,那麼一切都還好說。
倘若遇到一些年景不太好的時候,那水渠的意義,就將會變得更大。
所以這水渠之事,也是必不可少。
當然,除了這一系列的手段之外。
想要讓糧食的總產量,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
在張成看來,其中最為重要的手段,還有一個。
就是需要大量的開墾土地,增加耕地面積。
只要耕地面積,有一個極為迅速的增加,那麼糧食總產量,也必然會有一個極為可觀的增加。
在接下來。繼續在陳留郡這邊,開墾土地,是必不可少的。
經過前段時間,在陳留郡這邊的走訪。
張成心裡面,已經有了不少的規劃。
陳留郡這裡,雖然耕地很多,但是沒有開墾出來的荒地,也有很多。
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主要還是敗之前的黃巾之亂,還有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之時。
那些戰亂。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流失。
心裡面對於這些,有了一個大致的想法之後,又進行了一番的盤算。
張成這邊,就開始找匠人,前來製作耬車,還有耙。
他將這兩種東西的圖紙,拿給他們,讓他們去製作。
耙這種東西非常的簡單,再加上張成給出的圖紙,也畫的非常詳細。
張成找來的這些匠人,也都是有名的匠人,所以將耙做出來很輕鬆。
但是,造耬車時,就出現了一些困難。
耬車的構造,這些相對於耙來說,要複雜的多。
其中涉及到一些,比較精巧的物件,並不太好製作。
哪怕是張成已經將圖紙畫的很詳細了,並在邊上進行了一些講解。
可是這些人,也沒能在第一時間裡,將耬車給製作出來。
前前後後足足花了將近十天的時間,才算是製作出第一輛勉強可用的耬車。
這讓張成有一些頭疼。
他腦子裡面,有不少實用的工具,裝著來自於後世的知識。
但是卻缺少相應的工業體系,缺少相應的匠人,將其給做出來。
這還是僅僅只是耬車。
如果是在之後,自己再想做出一些,比較重要,且比較精密東西出來,那豈不是說,要更加的困難?
甚至於這些人,根本就沒法做。
這讓張成心中升起一些憂慮。
在想,自己是不是在想方設法的,找一個高手匠人在身邊。
這樣的話,更加方便自己在今後,做出一些新的東西來。
自己負責提供思路,他負責動手,如此最好。
可是,想要找這樣的一個工匠,又談何容易?
現在他身邊的這些,就已經是整個陳留郡,或者說是整個曹操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