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宿太尉朝堂罵賊(第2/3 頁)
“陛下,這些是臣進一步收集的證據,足以證明高俅之罪無可辯駁。還望陛下明察秋毫,切莫被奸佞之言所迷惑。”
氣氛緊張到了極點。宿元景與高俅、童貫、蔡京三人針鋒相對,互不相讓,言辭激烈。宋徽宗坐在龍椅之上,臉色陰沉,眉頭緊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宋徽宗目光在雙方之間來回遊移,心中煩亂不堪。高俅是他曾經倚重的大臣,雖有一些風言風語傳入耳中,但他一直選擇相信高俅的忠心。而童貫和蔡京也是朝中重臣,勢力龐大,他們的話語不能不令他有所顧慮。
宿元景這邊,義正言辭,證據確鑿,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對正義的堅持和對朝廷的忠誠。宋徽宗深知宿元景為人正直,向來不參與黨爭,此次如此堅決地彈劾高俅,想必是確有其事。然而,要他就此輕易地定高俅的罪,又怕冤枉了重臣,寒了其他臣子的心。
宋徽宗輕咳一聲,試圖打破這緊張的局面:“諸位愛卿,先莫要爭吵,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但宿元景卻再次拱手道:“陛下,此事證據確鑿,無需再議。高俅貪汙軍餉,致使軍心不穩,邊防不固,若不懲處,何以正國法,何以安天下?”
高俅連忙跪地,哭訴道:“陛下,臣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此等罪行。宿元景誣陷微臣,其心可誅啊!”
童貫也緊接著說道:“陛下,宿元景此舉太過武斷,恐怕其中另有隱情。高俅大人多年為朝廷效力,功不可沒,怎能僅憑這些所謂的證據就定罪?”
蔡京則道:“陛下,此事關乎朝廷重臣的聲譽,不可草率決定。還望陛下三思。”
宋徽宗聽著雙方的爭辯,心中愈發糾結。他既不想冤枉了高俅,又不願忽視宿元景所呈的證據。一時之間,他感到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抉擇。
宋徽宗站起身來,在朝堂上來回踱步。他的目光時而落在高俅身上,看到他涕淚交加的模樣,心中不免有些憐憫;時而又看向宿元景,那堅定的眼神和義憤填膺的表情,讓他又覺得此事或許並非空穴來風。
“陛下,國不可無法,法不可不依。若此次縱容高俅之罪,日後朝廷綱紀何在?”宿元景再次進言。
“陛下,切不可輕信宿元景之言,以免中了他人的奸計。”童貫急切地說道。
宋徽宗停下腳步,揉了揉太陽穴,長嘆一口氣:“此事朕需要時間思考,暫且退朝,待朕查明真相,再做定奪。”
說罷,宋徽宗轉身離去,留下朝堂上眾人神色各異。宿元景憂心忡忡,高俅則暗自鬆了一口氣,童貫和蔡京相視一眼,眼中透著陰謀得逞的得意。
回到寢宮,宋徽宗依舊心事重重。他坐在案前,反覆翻閱著宿元景所呈的證據,心中不斷權衡著利弊。他知道,此事若處理不當,不僅會影響朝廷的穩定,還可能引發更大的動盪。
然而,高俅等人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要徹底查清此事,又談何容易。宋徽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久久不能決斷。
散朝之後,高俅、童貫、蔡京三人聚在高俅的府上,個個面色陰沉,心懷鬼胎。
高俅率先打破沉默,惡狠狠地說道:“這個宿元景,竟敢在朝堂上如此咄咄逼人,定不能讓他好過!”
童貫陰惻惻地接話道:“高大人所言極是,我們必須想個法子,讓他再也無法興風作浪。”
蔡京捋了捋鬍鬚,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依我看,我們可以先派人暗中調查宿元景,看他是否有什麼把柄落在我們手中。”
高俅點了點頭:“此計甚好,但需得找些信得過且手段高明之人,切莫走漏了風聲。”
童貫冷笑一聲:“我手底下倒是有幾個心腹,擅長此道,讓他們去辦,定能有所收穫。”
蔡京又道:“光是調查還不夠,我們還需在朝中散播一些關於宿元景的謠言,壞他名聲,讓其他大臣對他心生嫌隙。”
高俅一拍桌子:“妙啊!就說他沽名釣譽,妄圖借扳倒高某來提升自己的威望。”
童貫眼珠一轉:“還可以說他與某些地方勢力勾結,意圖不軌。”
蔡京接著說:“然後,我們再拉攏一些平日裡與我們交好的大臣,聯名上書彈劾宿元景,給他來個眾口鑠金。”
高俅得意地笑了起來:“哈哈,如此一來,就算宿元景有三頭六臂,也難以招架。”
童貫補充道:“若能買通聖上身邊的近臣,在聖上面前吹吹風,說些宿元景的壞話,那更是事半功倍。”
蔡京點頭贊同:“不錯,只要聖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