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蔡京高俅不擇手段(第1/3 頁)
宋江在營帳中苦思對策,最終決定先派使者前往京城,試圖與朝廷談判,爭取保住趙天明和魯智深的性命,同時為梁山爭取更多的利益。
吳用挑選了能言善辯的燕青作為使者。燕青帶著梁山的誠意和條件,快馬加鞭趕往京城。
京城中,宋徽宗在高俅和蔡京的慫恿下,本就對梁山充滿敵意,對燕青的到來並未表現出多少善意。
燕青不卑不亢,向宋徽宗表明梁山的忠心,稱梁山眾人只是被奸人所逼,才落草為寇。如今願為朝廷效力,只求放過趙天明和魯智深,並給予梁山眾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高俅在一旁冷笑道:“梁山賊寇,作惡多端,豈能輕易放過!”
蔡京也附和道:“陛下,切不可聽信這賊人的花言巧語。”
燕青據理力爭,言辭懇切,宋徽宗心中略有動搖。
就在此時,朝廷中一些正義之士站了出來,為梁山說話。他們指出梁山眾人多是被世道所迫,若能招安,為朝廷所用,也是一件好事。
宋徽宗陷入沉思,最終決定先將燕青留在京城,再做定奪。
燕青在京城等待訊息的日子裡,四處活動,試圖說服更多的官員支援梁山的招安。
而梁山這邊,宋江等人焦急地等待著燕青的訊息。
李逵焦躁道:“哥哥,這鳥朝廷若是不肯答應,俺鐵牛就殺將過去!”
宋江喝道:“不可魯莽,且看燕青兄弟能否帶回好訊息。”
與此同時,高俅和蔡京見宋徽宗態度有所鬆動,心中焦急。他們暗中派人在京城散佈謠言,說梁山賊寇不可信,一旦招安,必生禍亂。
宋徽宗聽聞這些謠言,又開始猶豫起來。
燕青得知此事,深知情況危急。他冒險求見宋徽宗,再次表明梁山的誠意,並指出那些謠言皆是高俅和蔡京的陰謀。
宋徽宗半信半疑,決定派親信前往梁山檢視情況。
親信來到梁山,看到梁山眾人雖然落草,但軍紀嚴明,並非如傳言中那般兇殘。
親信回到京城,將所見所聞如實稟報宋徽宗。宋徽宗終於下定決心,答應招安梁山,但提出了一些條件,如梁山眾人需接受改編,聽從朝廷調遣等。
燕青帶著宋徽宗的旨意回到梁山。
宋江等人聞知可以招安,但需接受條件,眾人又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武松道:“哥哥,這朝廷的條件如此苛刻,恐有詐。”
林沖也道:“不可輕信,以防中了奸人的圈套。”
宋江道:“如今局勢,若不招安,趙天明和魯智深性命難保,梁山也將永無寧日。且先應下,日後再作打算。”
最終,梁山眾人決定接受招安。
吳用得知趙天明和魯智深被囚於大牢,作為籌碼要挾梁山,便在營帳中苦思營救之計。
吳用輕搖羽扇,目光深邃,道:“要救趙天明和魯智深兄弟,需得從長計議,巧施謀略。”
一旁的燕青挺身而出,道:“先生,我在京城時與李師師姑娘有些交情,或許可透過她獲取一些訊息,探尋救人之法。”
吳用眼睛一亮,道:“此乃一著妙棋。燕青兄弟,你速速前往京城,尋李師師姑娘相助。但此行需萬分小心,切不可暴露行蹤。”
燕青點頭應道:“先生放心,燕青定不辱使命。”
燕青快馬加鞭趕到京城,尋到李師師處。李師師聞聽梁山兄弟有難,亦是憂心忡忡。
燕青道:“姑娘,如今趙天明和魯智深兩位哥哥被囚於大牢,生死未卜。還望姑娘能助我一臂之力。”
李師師蛾眉微蹙,道:“燕青小哥,我定當盡力。只是這大牢戒備森嚴,需得從長計議。”
燕青道:“我聽聞那負責大牢的官員對錢財頗為看重,或許可用金銀賄賂,買通關節。”
李師師思索片刻,道:“此事可行,但需尋一可靠之人傳遞金銀。”
燕青道:“姑娘,我在京城還有一舊友,為人忠厚,可託他行事。”
於是,燕青與李師師秘密聯絡舊友,備下重金。
那舊友設法接近大牢官員,趁其不備,將金銀送上。大牢官員見錢眼開,態度稍有鬆動。
燕青又透過李師師打聽到大牢的換防時間和內部佈局。
吳用在梁山也沒閒著,他派出機靈的探子,混入京城,與燕青互通訊息。
探子帶回燕青的計劃,吳用細細思量,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