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 7 章(第1/1 頁)
年捐資修建了新廟的緣故。當年種下的善因,今日終是給傅家的後人留了一條活路。只要傅家能挺過這一次大難,她以後必將督促後人多多行善。
朱氏看了看老夫人:“娘,現在我們是能留在村裡了。但是現在手中攏共就二兩銀子加兩串錢,二十幾口人,再省著吃,也撐不了多久。”
“你說得是,如今咱們家無恆產,沒有進項,就靠這二兩銀子,只怕沒多久就坐吃山空了。”老夫人哀嘆道。
“可咱這一家子老弱婦孺能做什麼?撿些柴禾,也就只能燒個火,喝口熱水,可喝水哪管飽啊?”朱氏拿出手帕抹眼淚。
當初被抄家時,全身上下除了衣服外,也就留下了這麼一塊手帕。
看著朱氏手上的手帕,彭氏往自己袖籠裡探了探,昨日把外衣賣掉時,她把自己的這塊繡帕拿了出來。
她一下子回想到,當初嫁入傅家前,父親屢試不第,家中資財早已消耗,她們家就靠父親在私塾教書每個月六百文的月例養活一家三口和家中兩個奴僕。
雖說日子能過,但也是也得勒緊褲腰帶過得緊巴巴的,而且還不能生病,家中但凡有人生病,就會捉襟見肘。
家中僕人是一對母子,是家中老人了,她們也做不到將人發賣了。於是她就把家務都交給吳嬸,自己就帶著吳嬸的女兒秀兒去繡坊接些繡活貼補家用。
幾日就可以完成一方繡帕,每方繡帕繡坊給她結算五文錢,如此她倆每月也能掙上百來文。
後來嫁入傅家後,自己有了一些積累,傅家人也不介意她時不時貼補孃家一二,家中情景隨之轉好,後來十幾年倒是沒接觸過這些了。
眼下,這倒也不失為一個辦法,反正家中現在人手多,家中小姐們的女紅也都是請了好師傅來教導的。一些姨娘的活計也不差。
於是她建議道:“娘、大嫂,我是個見識短的,眼下其他辦法也是沒想到,就想著我之前還在家裡時,家人也都是靠做些繡活貼補家用。咱家太太小姐們都是做慣繡活的,如今府城咱是去不了,但是是不是可以去縣城裡大一點繡坊討點繡活來做。雖說不多,但好歹也是個進項。咱家現在要是沒有進項,馬上就要面臨斷糧。”
朱氏第一反應是排斥,自小她的繡活就只有父母、夫君和兒女用得上,哪能給外人做?
但是轉念想今時不同往日,是講究不了這個了。
“三弟妹這法子倒也不失為一個辦法,只是不知這活計好不好尋?”
彭氏也不肯定,自然不敢輕易接話。
接下來幾人又是商討了好一陣,除此之外,愣是沒想到還能做些什麼。便決定明日先由朱氏和彭氏一起去縣城裡探探。
整日整夜地圍坐在火堆旁,眾人都覺得嘴皮發乾。
傅則苗輕輕地將手中的傅則薇遞給傅則縈,然後起身打算去廚房取一碗白開水。
她走出廚房便看見遠處兩個尼姑吃力地提著兩袋東西向這邊走來。後邊還跟著個八九歲的小女孩提著個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