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老夫來晚了~~(第1/2 頁)
從沈大人那裡拿到了公文,第二天,陳銘交代了好了一些事情,便和沈儒一起動身啟程去青州城。
沈儒很是健談,從朝廷下來的人,無論是見識,還是對這個時代的瞭解程度都遠在陳銘的基礎之上。
“陳銘,老夫在京城也算是見過不少青年才俊,可是有你這等洞察和思維的人,實屬鳳毛麟角。”沈儒再次邀請,“真的不願意隨老夫入京為官,老夫可以為你保舉。”
陳銘仍舊笑著搖頭,這一次沈儒來青州,名為帶天子巡視一方,實則跟送死沒什麼區別。
陳銘這個辦法雖然好,但考慮到朝堂敵對關係的特殊性,沈儒這次就算是安然無恙回去,其實處境也同樣艱難。
一個處境艱難的人保舉另外一個身份不明的人,光是想想陳銘都覺得頭大。
莫說是沈儒,就算是當今陛下親自來請陳銘做官,陳銘也是斷然不會答應的,原因無他,他對救這個王朝沒有任何的興趣。
或者說,他救這個王朝的辦法,皇帝肯定不會同意。
推翻綿延兩百多年的秩序,重新塑造秩序,這件事想起來不簡單,做起來更加不簡單。
光是門閥士族這幫既得利益者就足夠讓人頭大,陳銘也懶得摻和其中,到時候好處沒撈到,倒是惹得一身騷。
“其實大武朝的能人還是很多的,在下當都頭這些日子就見過不少人,曾經遊歷的時候,也見過不少有志之士。”
“只可惜,這些人要麼出身微末,要麼無人問津,想要登堂入室,難如登天啊。”
沈儒聞言嘆息一聲,他知道陳銘說得對,只可惜這就是現狀。
朝廷官員的位置大部分都是為門閥士族,或者門閥士族的狗準備的,普通人就算有通天的才能,也斷然無法登堂入室。
“其實陛下苦門閥士族久已,只是一直以來沒有任何辦法,你聰慧一些,若是讓你來處理這幫門閥士族,你會如何?”
此刻的沈儒對陳銘已經算是徹底改觀了,再也沒有將其看做一個小小的都頭,而是當做一個和自己平級的人。
望著沈儒那孜孜以求的眼神,陳銘心說,這種事你問我一山賊也是想瞎了心吧,不怕我來個計策,直接讓大武朝分崩離析?
因為削弱門閥士族的勢力,而滅亡的王朝不在少數,最為典型的就是前世的隋朝。
隋朝之後,如那盛唐,實際上也是在門閥士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不過,那個時候為了抑制門閥士族的權利,科舉興盛。
科舉的存在給了平民上升的通道,讓寒門貴子成為了可能,可這也只是可能而已。
科舉沿襲了幾百年,才將門閥士族的勢力縮小到一個可控的範圍內,這大武朝還能有幾百年的生機?
反正,陳銘也看不到,索性便不說了。
“沈刺史,這種家國大事,在下一個小小都頭,哪裡懂得,朝中如此多的能人,他們還能想不明白這個問題?”
“能人?聰明人,這大武朝就是因為聰明人太多才被搞成這副模樣,所謂的聰明人,在老夫看來不過只是尸位素餐之輩,毫無用處。”沈儒吹鬍子瞪眼,怒焰滔天。
沈家這兄弟兩對朝廷的戾氣,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陳銘猶記得第一次見沈縣尊的時候,縣尊還時不時說兩句大武朝藥丸,自從出了河西村的事情,那位沈縣尊甚至連這話都不說了。
想來也是真的絕望,覺得這個世道徹底沒救了,多說無益。
倒是這個沈刺史,似乎還有一腔報國的熱情,陳銘趁機問道:“聽聞太子有新氣象......”
“太子?誰跟你說的!”沈儒望著陳銘的眼神頓時警惕起來。
“猜的啊。”
陳銘淡淡一笑,“之前那位皇親國戚來清原縣調查河西村的事情,結果倒是好,什麼也沒查到就吃吃喝喝人走了。”
“他一個人敢吃那麼多好處,自然消化不了,肯定是替別人吃的,想來這件事,背後定然有人,如此便不難猜了。”
誰說這不是新氣象,在陳銘看來,這位太子的手段那叫一個青出於藍勝於藍,等他上位,怕是大武朝亂的更加快。
甚至陳銘都感覺,大武朝撐不到這位太子上位。
“太子如此,沈刺史如此,表面的博弈是太子和陛下,背後嘛,自然是黨爭,若不是因為如此,此事早就結束了。”
這幫人下來查案子,還來了兩撥人,不是為了黨爭,那是為了什麼,為了個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