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逆向思考(第1/2 頁)
“這裡出現的古怪現象,我倒是覺得反而可以把它視為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佐證。”劉潛抬頭張望四周,有條不紊地說。
“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一下,假設這裡就是啟輦谷,如果有不知情的人,或者是尋寶者闖入。不懂風水的,可能會因為這裡獨特氣場產生不自在的感覺,從而把他們嚇走。懂風水的,又可能會因為這裡磁場的異常,導致沒辦法藉助羅盤等工具來分析這裡的情況,自然也就不會在這裡浪費時間。”
“那麼,如此一來,這裡就不會被盯上了。”
“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越是危險的地方反而越安全。”王凌恍然大悟說。
“其實,這就是一種逆向思維,我們可以反過來認為這裡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無論這裡的氣場和磁場是天然存在的,還是人為營造的,不就證實了這裡不尋常嗎?啟輦谷找不到,還真有可能就是因為劉半…劉潛所說的那2個原因。”
他這麼一解釋,吉達失望的眼神馬上又恢復了神采,可以說,他是在場所有人中最希望儘快找到寶藏的人了,這樣他才能早日贖回他的2個寶貝兒子。
其他人想要的是財富,而他想要的則是2條生命。
“不能用羅盤,那怎麼辦,不用工具難道就靠眼睛看?”孫婕英雙手疊抱在胸前,說出了自己的疑惑,這也是其他人的心聲。
劉潛接話說:“羅盤的確是重要的輔助工具,特別是在小範圍、區域性風水情況的分析和辨別上有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真正厲害的風水師憑看地形地貌,感受周圍的氣場,結合八卦、九宮等基本原理,就將一個地方的情況推測得八九不離十。我相信老先生和吉大哥絕對有這樣的本事。”
“我和吉達的可不敢說這樣的大話,只能說試著解析一下這裡的情況。”海日古搖了搖頭,不無謙虛地說
“我們之前還在外圍的時候,我估計我們要找的地方大致就在大山深處,這幾天我們也一直深入到了現在的位置。按照之前的卦象和推算,無論是從山水走勢,還是區域性的格局氣場,這附近可以說是非常接近傳說中的‘啟輦谷’了。”
“接下來,我們就是要透過一些細緻入微的觀察,看看能否找到有關陵墓具體位置的蛛絲馬跡。”
頓了頓之後,他接著說:“草原民族信奉萬物有靈,每一個自然物都有一個主宰其的神靈。比如我們漠北有很多山脈,我們往往會把這些屹立的高山都看作是威力無比的神靈化身,是他們掌管著人間的吉凶禍福。”
“一些與生活和生產勞動密切相關的自然現象,都被看作是由於山神喜怒所顯示出來的神奇力量,由於對山神的崇敬和信仰,所以我們每年都會開展祭祀山神的活動,祈禱山神賜給我們更多的生活所需,護佑牧民們風調雨順、五畜興旺、無災無病。”
在海日古說話的同時,吉達則在另一邊,口中唸唸有詞,同時右手在捻著手指,看起來像是卜算著什麼。
海日古說完以後,吉達似乎也完成了他的卜算,順勢接話道:“傳聞當年每逢遇到重大的事件,成吉思汗都要來到狼居胥山中朝拜,我們都知道狼居胥山不是單一的山峰,而是綿延的山脈。”
“根據我們祖傳的風水古籍來推算,成吉思汗應該就是葬在了某座高山之中,他將自己融入了大山之中,間接成為了山神一樣的存在。”
“嗯,這個我懂,說白了就是在山中鑿洞,以山為墓,是這個意思吧?”王凌若有所思,隨即問道。
吉達微微一愣,接著點點頭說:“的確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劉潛在心中回想了一下,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帝王陵墓的形制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特別是在陵墓封土形制上,不同的朝代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帝王陵墓封土形制,除了一些特例之外,自周朝以來,大致經歷了“覆斗方上”式、“因山為陵”式和“寶城寶頂”式等形式的演化。
為什麼是自周朝以來呢?
大概是因為周文王演周易,開創了流傳千古的占卜之術,從而引發了風水地理,特別是陽宅、陰宅選址理論的變革。
“覆斗方上”式陵墓,就是在地宮之上堆積封土,把封土壘成上小、下大的方錐體,但頂端做成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平頂,被稱為“方上”。整個封土堆就像倒置的鬥,所以又稱“覆鬥形”。這種形制常見於秦漢時期,尤其是西漢皇家顯貴的標配,著名的秦始皇陵採用的就是這種封土形制。
“因山為陵”式陵墓,就是把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