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古蜀國(第1/2 頁)
孫婕英連忙朝他擺了擺手說:“得了,你這傢伙啊,耍嘴皮子的功夫數一數二,至於能力方面嘛,跟嘴皮子相比就差遠了。”
“不至於啊,我覺得我能力也不差啊,只是在你面前展示機會不多而已。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我們多接觸接觸,你就會發現我這人身上還是充滿了閃光點。”
這王凌實在是太能瞎掰了,堪稱聊天鬼才,劉潛在一旁已一直暗暗地偷笑,連撲克臉許東浩都有些繃不住了。
“停!咱們還是說正事吧!剛剛你不是說做了功課的嘛,那就給大夥說說唄。”孫婕英舉起雙手做了一個暫停的姿勢,有些無語地看著王凌說。
王凌立馬正色道:“好嘞,那諸位看官請聽好了。剛剛劉大師說到的比較接近於近代西川,那麼我就給大家講講這古代西川。”
然後,王凌就將有關古蜀國方面的史料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
因為缺乏過硬的史料記載和相關實物鐵證,古蜀國一直以來被世人當做是傳說的存在。
傳說古蜀國的有一位王叫蠶叢,這個人善於養蠶,他的眼睛像螃蟹眼睛一樣向前凸起。
後來,古蜀國經歷了魚鳧等幾任統治者。
再後來,這個國家就莫名其妙消失了,連像樣的文獻資料都沒有。
幾十年前,西川平原上,一個農民一鋤頭下去挖出了一塊像磨盤一樣的大石環。
掀開石環,發現下面的坑內堆滿了色彩斑斕的玉石器。
這些玉器流傳出去之後,馬上引起了世人的廣泛關注。
直到後來的官方發掘,出土了大量美妙絕倫的珍貴文物,證明了古蜀國的存在。
“好像的確有好多專家認為,它是屬於古蜀國的遺址,但是據說遺址中沒怎麼發現文字資料,而且似乎古蜀國在後來的歷史突然間消失了,所以不敢斷定它就是古蜀國遺址。”王凌口若懸河地講完之後,孫婕英幽幽地說。
王凌喝了口水後,連忙又接上話說:“沒錯,如果這個重大發現的話,世人還真以為古蜀國只是傳說呢。”
“神秘的古蜀國為嘛會突然消失呢?學界有多種推斷,比如洪水說,理由是在遺址附近發現了一層幾十厘米厚的淤泥。”
“也有地震說,因為出土的文物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灼傷痕跡,很有可能地震將古蜀國摧毀,同時地震後引發了火災。”
“還有戰爭說,當時巴國人用武力佔據了古蜀國所在的平原,古蜀國人被消滅或者被驅逐。”
“但是,二十年前又一重大證據出現在世人眼前。天府成都郊區一處的工地上,挖掘機挖出了不少石人、玉人、銅人、玉鐲等古器物。”
“考古專家發現這些古器物與之前西川平原上出土的文物實在是太像了,因此種種跡象表明,古蜀國並沒有消失,只是後來發生了遷徙。”
對於這種觀點,劉潛是基本贊同的:“按理說,水災、火災,甚至是區域性地震,以及戰爭,都不至於一次性將整個文明覆滅,總會有一些倖存者,文明延續的可能是存在的。”
“對頭,剛剛講的僅僅某個階段的歷史,從整個西川來講,歷史是不間斷的,文明也沒有斷過,只是不同時期佔據主導的文明不一樣罷了。”王凌頭頭是道地分析。
“所以,我們此行的首要目標是石達開藏寶,如果石達開藏寶找不到,就試著尋找西川境內的其他寶藏?”劉潛朝四周觀望了一番,然後壓低聲音說。
王凌大拇指朝劉潛一豎,努著嘴輕聲說:“我們雖然才認識不久,但是這默契程度卻簡直了。既然來了總要有所收穫,這西川幾千年的歷史總應該不會讓我們失望吧。”
說到正事,孫婕英也認真了起來:“話是這麼說,千百年滄海桑田,歷史太悠久的東西,連專家都無跡可尋。我們還是不要打那些千年以上東西的主意,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千年以內上。”
王凌點頭如搗蒜,非常認同地說:“非常在理,所以我們頭號目標還是不變,頭號目標實在沒有頭緒再說。”
火浣縣地方不大,但因為在它境內的紫達地,發生過兩起重大的、結局截然不同的歷史事件,因此在近現代史上名氣很大。
紫達地依山傍水,老街仍儲存著晚清至民國初年西川民居風貌。
圩鎮街長大約300米,街道兩旁為穿鬥式簷廊或片石嵌木結構瓦屋面兩層樓房。
簷廊在直線上,整齊劃一,高低一致,體現了晚清時期西川民居街巷的特色。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