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美食撫人心(第1/1 頁)
這裡的包子外形跟國內的差不多,只不過這裡的包子大多為牛肉或羊肉餡,甚至還有魚肉餡的包子,這些包子會用洋蔥和胡椒調味。
另外,和我們平時吃的包子不同的是這裡的包子皮是沒有經過發酵,也很少有純素餡,基本都是洋蔥肉餡,麵皮較薄,內餡形成一團肉丸,汁水很豐富,與國內的灌湯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相比之下,這裡包子少了一些國內的精緻繁雜,多了一些戰鬥民族的粗獷直率,非常適合肉食愛好者。
除了包子,這裡的羊湯麵跟國內也有點相似。
這道羊湯麵的烹飪手法比較簡單,鮮嫩的羊肉搭配香濃的羊湯,再加入勁道的手工雞蛋麵,羊肉鮮而不羶,湯清味濃、麵條爽滑,吃了之後暖心又暖身。
還有餡餅,它用少量的麵皮包裹了大量的餡料,非常之“紮實”。
除了餡餅,桌上還有炸餡餅,這個炸餡餅用的原料跟前面說的這種餡餅不一樣,這個炸餡餅的肉餡並不多,餅皮較厚,餅皮外層酥脆內層綿軟,口感非常不錯。
另外,還有用奶油和麵粉做的奶油麵糊,將兩者放進鍋裡煮制不停攪拌至濃稠狀,可以搭配麵包食用。
甜甜的油炸小點心炸面果,酥脆香甜。加入奶皮子、煉乳、餅乾碎、水果的小甜點水果酪,奶香與果香相結合,香濃可口。
“羅剎國人不是都吃大列巴的嗎?哦,還有羅剎國紅腸?”聽趙勇將桌上的早餐品種都介紹了一遍之後,劉潛問出了自己心中所想。
在他的印象中戰鬥民族都是吃這些又大又“紮實”的食物。
趙勇笑了笑說:“‘列巴’是俄語中麵包的音譯,大列巴就是羅剎國麵包,我們通俗講的大列巴一般指俄式黑麥麵包。
黑麥麵包是用黑麥麵粉烤制的大列巴,個頭較大,入口微酸,咀嚼之後有淡淡的甜味,是羅剎國飲食文化中的代表。
當然,羅剎國麵包種類不少,跟國內一樣,按原料分有黑麥麵包、玉米粉面包、小麥粉面包等,按形狀分則有大面包、大圓麵包、小圓麵包等。”
“由於羅剎國冬天漫長寒冷,農作物生長條件相對惡劣,有必要儲存許多食物防寒過冬,且天寒地凍時,人體需要食用高熱量的食物來補充熱量,紅腸就成為了當地人的重要選擇。”
“紅腸一般用豬肉作為肉餡,灌進豬腸中,經過醃製、烘烤、熏製等工序,成品紅腸有色澤鮮亮,肉香味十足,還耐存放等特點。羅剎國的確:()從最慘吃播,到億萬資產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