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1/2 頁)
</dt>
&esp;&esp;各家雖然成為勳貴沒有多久,不過孩子較之普通孩童還是早熟不少,知道後果,平時他們也沒有多少機會去大街逛,所以對於此事洩露的機率,只要沒有有心人故意傳播告密,韃靼那邊應該不會知道。
&esp;&esp;而且現下城中百姓的目光在韃靼使者被東夷人打劫輕薄的訊息上。
&esp;&esp;阿不賴氣的差點吐血。
&esp;&esp;什麼叫他被輕薄了,他明明就只是遭劫,應天果然刁民多。
&esp;&esp;還不如罵他是負心漢呢。
&esp;&esp;在有心人的傳播配合下,韃靼使者即使貼了告示,數次澄清,說他們沒有被東夷人輕薄,但是謠言還是照樣傳播,因為當天在月牙坊附近街道的人可不少,更有不少乞丐,那東夷字可是白紙黑字看的清清楚楚。
&esp;&esp;乞丐雖然窮,但是他們的訊息渠道可多,加上百姓愛看熱鬧,幾文錢就能讓一名乞丐繪聲繪色地給你將當時的場景描繪一般,到了後面,都能排成戲了,若是演的好了,打賞更是不少。
&esp;&esp;傳到後面,受影響的不止韃靼的正副使者,韃靼使團的好多人都陷入這種緋聞中。氣的韃靼人堵了東夷人好幾次,將人揍得都不敢出門。
&esp;&esp;東夷那邊的人整天哭訴,說不是他們,可是旁人不信,韃靼人每次生氣,都拿他們出氣,景朝人也裝作看不見。
&esp;&esp;就這樣,時間距離景元帝的壽辰也越來越進,城中越發熱鬧,入城的藩屬國也多了不少,什麼呂宋、蘇祿、爪哇、暹羅、馬六甲、琉球……
&esp;&esp;大家一起吃韃靼和東夷的瓜,哦,前段時間,東夷將高麗也咬進來了,說是高麗人乾的,高麗人叫屈,痛罵東夷,並且告到了鴻臚寺,想讓景朝為他們做主。
&esp;&esp;鴻臚寺的官員則是裝聾作啞,呼籲三方剋制,表示韃靼使者遭受襲擊一事正在調查,會盡快出結果。
&esp;&esp;至於儘快是多塊,少則一兩年,多則四五年,反正有東夷和高麗頂著。
&esp;&esp;……
&esp;&esp;對於周邊這麼多藩屬國前來朝貢祝賀,朝野覺得是個好事,證明景朝的威名已經傳到周邊,在周圍小國的眼裡,已經是前魏政權的合法繼承者。
&esp;&esp;不過這些前來朝賀的外邦使者,總是紛爭矛盾不斷,一些人簡直是粗鄙,若不是有國書,都不敢相信是使者,有些使者是歡迎的,有些則是不怎麼喜歡,比如東夷那邊來了兩撥人,一個聽說是室町幕府派來的人,一個說是鎌倉幕府派來的人。
&esp;&esp;這兩撥人進了京後,先招待他們的不是四夷館,而是鴻臚寺先上門和他們算賬。
&esp;&esp;前些年,景元帝立國後,曾經陸續派遣使者前往周圍鄰國,欲將其納冊封朝貢體系。
&esp;&esp;一些鄰國響應的雖然沒有那麼積極,但是對待使者還是以禮相待,偏偏東夷那邊,不僅對景元帝的詔書不屑一顧,而且還斬殺了三名景朝使節,簡直傲慢至極,所以景朝的官員不怎麼理他們。
&esp;&esp;誰曾想,今年景元帝壽辰之際,東夷人主動派遣使者過來了,對於如何處置他們,朝野意見不一。
&esp;&esp;有人覺得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將東夷使團全部收拾了,震懾鄰國。
&esp;&esp;也有人覺得作為天朝上國,要有容人之量,東夷人既然有心歸順,不如以禮相待,這樣可以讓東夷約束沿海氾濫的倭寇。
&esp;&esp;也有人建議,一事歸一事,先將之前的事算清楚,再說現在的。
&esp;&esp;後來大家意見統一,鴻臚寺就上門和東夷人“談談”了。
&esp;&esp;鴻臚寺的人經過套話,知曉東夷人為什麼來了兩個代表不同勢力的使團。
&esp;&esp;現下東夷正處於南北分裂的局面,兩個幕府將軍形成對立,時有摩擦產生,此次雙方來到景朝,就是來尋求景朝的支援,表現可謂是諂媚至極。
&esp;&esp;如何處置東夷,現下朝中還沒有結論,按理說維持東夷國內分裂最好,但是這樣的話,多半會引起沿海倭寇氾濫,若任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