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1/2 頁)
</dt>
&esp;&esp;霍瑾瑜這邊也收到良種馬到手的訊息,她實在是開心極了。
&esp;&esp;之前宣王他們出使韃靼,良種馬交易的事情,不過是藉口,等到宣王他們行動後,這筆生意肯定玩完。
&esp;&esp;她沒想到,宣王他們逃跑時順便綁走了韃靼二王子,現下利用兩王子的爭鬥,讓朝廷獲利上萬匹良種馬。
&esp;&esp;這一筆收益在報上來後,就被許多人盯上了,想要分一杯羹人不計其數。
&esp;&esp;要知道朝廷戰馬奇缺,一匹普通馬十五兩銀子,好馬則是三十兩銀子,而戰馬的價格則在五十兩到八十兩銀子左右,上下起伏有點大。
&esp;&esp;看著似乎價格不怎麼高,但是若以民間的百姓受益來看,就知道有多貴了,民間一名壯勞力不吃不喝,一名壯勞力的銀錢在三四兩左右,一名士兵的軍餉一年才六兩銀子,可想而知戰馬的價格有多貴。
&esp;&esp;可是重甲騎兵在戰場上的衝擊力,也非十名士兵能抵擋的,在古代,騎兵的機動力也是十分可怕的,韃靼為什麼讓人那麼忌憚,就是他們擁有騎兵,在平原上,數千數萬騎兵能以摧枯拉朽之勢對敵人展開迂迴、包抄、追殲……
&esp;&esp;這麼多一大塊肥肉,一兩個人肯定消化不了,但是想要良種馬的督府又不少,到最後大家只能憑實力說話。
&esp;&esp;為此,朝堂這些時間吵了很多次,不管是文臣、武將都參與其中。
&esp;&esp;霍瑾瑜現下還沒有決定如何分配,等到這波戰事結束,再論功行賞也不遲。
&esp;&esp;她打算再給宋致升一級,還有此次跟著一起前往韃靼王庭的將士和護衛也都有厚賞。
&esp;&esp;霍瑾瑜同時也收到了宣王控訴的摺子,通篇訴說自己在韃靼王庭的不易,草原逃亡的辛苦和危險……還有長公主來到邊陲後,他的“不易”。
&esp;&esp;霍瑾瑜挑了挑眉,硃筆寫下三個字,【知道了。】
&esp;&esp;寫完後,她放下筆,活動了一下僵直的肩,看著桌上右側兩摞的奏摺,嘆了一口氣。
&esp;&esp;皇帝這種終身事業,誰當誰知道。
&esp;&esp;她也不能事事親力親為。
&esp;&esp;景元帝雖然設定有內閣,不過沒有多少實權,他在世時,算是將權利包攬於一身,景元帝安排內閣,不過是作為顧問機構,負責向皇帝提供諮詢的,人員大都是七品的翰林官。
&esp;&esp;壓根還沒有發展成後世可左右朝政的內閣。
&esp;&esp;不過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別看這些人只是一個小小的翰林顧問,經常在皇帝面前晃悠,得到的機會還有資源,肯定比其他人要多,更不用說皇帝身邊工作,要不然為什麼許多人都願意當京官,不就是距離皇權近嗎?
&esp;&esp;時間長了,只要內閣存在下去,發展成後世的樣子,可以說是必然。
&esp;&esp;不過她就一雙手,一個人,不能所有事親力親為。
&esp;&esp;霍瑾瑜嘆氣,看來內閣還是要做事,她只能管好自己這一代,繼任者是什麼態度,她管不著。
&esp;&esp;霍瑾瑜起身,緩步在殿內轉悠了兩圈,放鬆腦子。
&esp;&esp;走了兩圈後,霍瑾瑜使勁伸了伸懶腰,吩咐道:“洪公公,讓內閣學士都寫一份錢稅改革的意見。”
&esp;&esp;洪公公:“是。”
&esp;&esp;剛剛想起內閣,就不得不說那位鼎鼎大名的張居正張首輔了,對方推行的“一鞭法”即使不懂歷史的人,也都有耳聞,現在先看看內閣學士們的意見。
&esp;&esp;不繳稅不知道,過往她只知道古代百姓的賦稅多,但是不知道古代繳稅麻煩。
&esp;&esp;不似後世繳稅都是用錢,現在的老百姓胡椒、棉花、糧食、銅板,大多都是實物和銅板,就連發給官員的薪資和俸祿也是五花八門,胡椒、香油、祿米……雜七雜八的很多東西,就是錢少。
&esp;&esp;雖然景朝的官員薪水待遇有點……太少,不過福利待遇不少,不然就沒人願意當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