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1/2 頁)
</dt>
&esp;&esp;……
&esp;&esp;四月中旬,宣王、長公主、四公主歸朝。
&esp;&esp;清晨,初陽升起,金光普照。
&esp;&esp;德勝門前,旌旗飄揚,五色彩幔隨風晃動,虢國公領著文武百官靜候在德勝門左右,神色肅穆,遙望遠方。
&esp;&esp;霍瑾瑜坐在鑾駕上,目光幽遠。
&esp;&esp;辰時正,長公主和宣王等人的鑾駕車隊出現在視野中。
&esp;&esp;霍瑾瑜神情一動,坐直了身子。
&esp;&esp;長公主、宣王他們沒想到霍瑾瑜居然親自出來迎接他們,連忙中途下了車,一行人步行來到百官面前。
&esp;&esp;長公主、宣王、宋致、四公主等人齊齊向霍瑾瑜行禮。
&esp;&esp;霍瑾瑜走下鑾駕,淡笑道:“不必多禮。”
&esp;&esp;文武百官紛紛向長公主等人行禮。
&esp;&esp;霍瑾瑜目光落到四公主身上,對方一身華服,裝扮清雅,即使有脂粉遮掩,眼角、臉頰的細紋還是能看清,不過眉眼能看出和崔慧妃有五分相似,不似長公主冷肅威嚴,氣質更加柔和。
&esp;&esp;就是這樣柔弱的女子遠嫁韃靼和親,忍著韃靼日夜的折辱,生活了十多年,好不容易歸來,一些人卻容不下她。
&esp;&esp;偏偏一些享受四公主帶來的安穩和益處的人以她為恥,恨她欲死,要用所謂的祖宗禮法逼死她。
&esp;&esp;霍瑾瑜心中嘆息,面上笑容更加溫和,“四姐受苦了,既然回到了家,以後就無人敢欺負你了。”
&esp;&esp;“多謝陛下,此番能回家,要感謝陛下的垂憐和掛念。”四公主眼眶微紅,看著面前陌生的弟弟。
&esp;&esp;他們雖有親緣,但是自己遠嫁時,霍瑾瑜還未出生,兩人是一點也不認識,可是陛下卻願意救他們母子,她真的從內心感謝。
&esp;&esp;之前在武靖衛時,南寧侯鄧盟曾經與她說起陛下幼年聽聞自己事情的反應,陛下那般小的時候就心疼她,為她說話,不愧是皇后娘娘和父皇的孩子。
&esp;&esp;四公主擦了擦眼角沁出的淚水,連忙推了推一旁的阿其那,“陛下,這是我兒霍永安。”
&esp;&esp;阿其那聞言,挺起胸膛,大聲道:“皇帝小舅舅,我叫霍永安。”
&esp;&esp;他要大聲喊出來,他的名字可是死去的皇帝外公起的。
&esp;&esp;“永安……這名字好。”霍瑾瑜抬手摸了摸少年的頭。
&esp;&esp;宣王之前來信解釋過阿其那名字的來歷,真沒想到霍老頭居然還有這樣的慈愛心思,既然是先皇的旨意,想來文武百官也不會反對咯!
&esp;&esp;小孩年紀比她大,但是個頭有些矮,想來在草原上也是營養不良,不知道現在能不能養回來。
&esp;&esp;四公主見霍瑾瑜這般動作,眼淚奪眶而出,連忙扭頭擦拭。
&esp;&esp;一旁的文武百官聽到阿其那這般自我介紹,頓時譁然。
&esp;&esp;禮部尚書:“陛下,臣之前聽聞四公主之子名為阿其那,怎麼又變成霍永安了?”
&esp;&esp;錢御史同樣出列:“陛下,四公主殿下乃是出嫁女,這給自己的孩兒冠上皇姓,這於禮不合。”
&esp;&esp;長公主聞言,一甩長袖,“霍永安這名字乃是父皇所賜,當然可以用。”
&esp;&esp;錢御史:……
&esp;&esp;先帝已經駕崩,這讓他如何求證。
&esp;&esp;宣王見狀,解釋道,“錢御史,那年二姐去草原看望四姐時,曾經讓二姐給四姐帶過去一枚他親手做的玉佩,上面刻了‘我兒永安’四字,父皇心痛韃靼可汗對四姐孩子不慈,所以就賜了‘永安’這個名字,既是對四姐的期待,也是對永安祝福。”
&esp;&esp;此事又不是醜事,宣揚出去,對景元帝的名聲也有利,宣王也就沒有避諱。
&esp;&esp;宣王:“錢御史若是不信,可回去查驗記錄,就可證明本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