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第1/2 頁)
</dt>
&esp;&esp;她差點忘了這事。
&esp;&esp;確實讓人先去軍事學院學習,然後再去邊陲改造比較好。
&esp;&esp;說到這裡,霍瑾瑜又想起另外一件事,“謝少虞,你覺得現在朝堂上文臣武將相處如何?”
&esp;&esp;謝少虞:“還算平和。陛下難道又想對朝政進行改革?”
&esp;&esp;霍瑾瑜從旁抓起一柄摺扇,上面是曾太傅給她提的字,一個大大的“和”字。
&esp;&esp;古往今來,朝堂之上,文臣武將若說是其樂融融,基本很少,一般開國的時候,大多是武將勢大,等到中期、沒有戰事的時候,就開始壓制武將的勢力。
&esp;&esp;朝堂之上混雜著各種利益、權利、摩擦,每個人的追求和信念都不一樣,別說文武之間,就是不同衙門之間也是不同,就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個司法部門之間,平時也是互相看不順眼。
&esp;&esp;霍瑾瑜緩緩搖了搖扇子,“文臣武將之間,朕也不求他們能和諧相處,互不干涉最好。”
&esp;&esp;霍瑾瑜抽出她之前寫的摺子,遞給謝少虞。
&esp;&esp;——軍政分離,就是她的下一步。
&esp;&esp;而且將之定位國策紅線,在軍政分離的情況下,武將打仗護國,文官治國,誰也被幹涉誰,各司其職。
&esp;&esp;至於軍權,自然由她這個皇帝抓住。
&esp;&esp;謝少虞瀏覽了一番,緩緩點頭,“陛下的主意是好的,但是具體如何實施,尤其在許多地方情況複雜,比如雲貴地區、新疆、安南等地區,這些地方軍權基本上與地方權力混雜一起。”
&esp;&esp;霍瑾瑜笑了笑,“這也是朕實行軍政分離的一方面原因。”
&esp;&esp;實行軍政分離,文武在自己的體系圈子裡互動,誰也不干涉對方。
&esp;&esp;有些時候,對權力的越界會讓人沉溺,在此之前,她還是要定下一道高壓紅線。
&esp;&esp;……
&esp;&esp;八月底,《大景朝報》刊登了關於“軍政分離”的政策,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個訊息恐怕還不如報紙上角落的逸聞或者小廣告來的有趣,但是對於許多士紳勳貴階層,尤其武勳階層,這可是一個大好訊息。
&esp;&esp;比如得知訊息時,忠勇侯正在拿著大棒子揍他的二孫子,知道後,就將棍棒扔了,看著報紙止不住大笑,“陛下英明!”
&esp;&esp;軍政分離後,他們這些武將除了陛下誰的話也不用聽,不用整日擔心被那群文官揪小辮子。
&esp;&esp;即使有將士犯了罪,也是要給兵部軍事法庭審理,文官那邊不能摻和。
&esp;&esp;樂完以後,涼風一吹,他緩過神自己還在揍孫子。
&esp;&esp;想到此,忠勇侯目光一凜,自從賈拓的事情發生後,他就變了法子,講究“棍棒底下出孝子”。
&esp;&esp;教不會,他不信用打的還改不了。
&esp;&esp;對於這些兒子、孫子,他就換了另外一種教育方法,哪個混賬,他就揍哪個。
&esp;&esp;至於賈拓,他現在是管不了他,他在邊陲可比他這個老子過得舒服。
&esp;&esp;難道冥冥之中,這小子得亡妻庇佑。
&esp;&esp;至於他今天打的二孫子賈平旗是因為他混賬,好的不學,糾集一夥紈絝去暗娼園子胡鬧,被兵馬司的人抓到了,實屬丟他的臉。
&esp;&esp;才十五歲的年紀,一個沒看緊,居然就學壞了,再不打回來,將來怕是要死在女人身上。
&esp;&esp;忠勇侯越想越生氣,當即撿起地上的棍棒,朝賈平旗身上捶了一下。
&esp;&esp;剛剛緩過來一口氣的賈平旗突遭攻擊,“嗷”的一聲嚎了起來,身子一下子如焯水的大俠瞬間繃直了。
&esp;&esp;旁邊的管家、僕人在一旁著急勸著。
&esp;&esp;“侯爺,您別打了!四公子快暈過去了!”
&esp;&esp;“侯爺,四公子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