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女媧才是真正的創世神(第1/2 頁)
“由此可見,盤古或許從未被視為諸夏民族真正意義上的創世之神。相反,女媧作為炎黃一脈自古以來就備受尊崇的至高存在,她的地位無可撼動。證據也很簡單,早在屈原所作的《天問》之中,便發出過這樣一個疑問:“女媧有體,孰制匠之?”從屈夫子的觀點來看,世間的萬事萬物無一不是由女媧創造出來的。既然如此,那女媧她自己的身體又是由誰製造而成的呢? 倘若盤古是開天地的大神,按照常理來說屈原應當會詢問:“盤古有體,孰制匠之?”這種微妙的差異,其背後隱藏著的潛臺詞已經在向世人昭示——女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世神!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逐漸進入男權至上的時代,女媧這位曾經備受尊崇的神只,其地位卻每況愈下。在這個時期,女媧不僅需要親自動手去塑造那些小小的人類,甚至還要與伏羲攜手合作方才能夠孕育新生命。這與她早期獨立創造萬物、神通廣大的形象相比,已然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漢代的墓穴發掘工作中,出土的壁畫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令人矚目的畫面——伏羲女媧以人首蛇身的形態呈現,他們的身體相互交織成一個雙螺旋狀。此時,兩人被描繪成一對兄妹,一陰一陽,和諧共處,共同維繫著天地間的平衡。不過伏羲所立下的功勞實在太小,他擅長的算卦和捕魚確實難以登上大雅之堂。
為了提升伏羲的威望,晉朝的大儒們紛紛出手為伏羲增添了一系列輝煌的功業。首先,他們宣稱伏羲繼承天命而稱王天下,接著賦予他創作八卦的智慧,以及發明文字書寫契約的能力。此外,伏羲還製作出擁有三十六根琴絃的精美瑟樂器,並制定了婚姻嫁娶的禮儀規範。最後,更是將獲取祭祀用的牲畜並供應廚房烹飪之事也歸功於他。值得一提的是,實際上製作瑟樂器和制定嫁娶之禮本應是女媧的偉大功績,但此刻都被轉嫁到了伏羲身上。
到了唐朝,關於伏羲女媧的傳說再度發生變化。在當時的文獻記載中,他們不再僅僅是兄妹關係,而是直接成為了相親相愛的夫妻!這麼做之後,女媧除了補天以外,所有的功勞都成了輔助伏羲的了。從跟著女媧混身世、混功勞,到直接把女媧的功績乾坤寺挪移成伏羲的……這場伏羲造神的運動才算告一段落。而從此女媧就天使墜落,徹底成了一個只負責“生娃”的老母親,她化萬物的功力也被盤古拿走了,她的傳說甚至可能就是真正的創世功績也就這樣湮沒了。到了明朝更慘,在小說中被紂王調戲引出人神大戰。
學術界公認西王母、黃帝、帝俊為山海經中最強者。可實際上,這三位似乎都比女媧差遠了。女媧是山海經中唯一身體的一部分可以化出神的存在。”
郭松軍這一顛覆人類認知的理論聽得另外兩人瞠目結舌,尤其是對上古神話也頗有了解的王永利更是讚歎不已:“郭哥,要不是咱們被泰勒忽悠走了,說不定你會成為考古史上的大能啊,這可真是華夏考古界的一大損失啊。”
“你也太高看我了。我能研究,自然也有別人能研究。”
“郭哥,你扯得有些遠了。快說說女媧補天石的事兒吧。”高一寧催促道,她對上古神話知之甚少,只想聽與這個補天石有關的事情。
“我說這麼多就是為女媧補天佐證。既然證明了女媧是創世神,就可以說說‘創造——毀滅——再創造’的神話模式了。這在東西方都是是驚人一致的,這種毀滅的方式毫無例外的都是大洪水。比如《舊約》中的大洪水與諾亞方舟,古希臘神話中丟卡里翁和妻子皮拉洪水逃生後造人,在大洪水中消失的亞特蘭蒂斯等等。在華夏的神話的發端中就是女媧補天 。
這個傳說最早出現在《列子 湯問》中記載的很簡單,直到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覽冥訓》中,首次完整記錄了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這一段話的意思是說,在遠古之初,支撐天蓋的四根擎天的柱子傾倒,九州大地裂毀,天不能覆蓋大地,大地無法承載萬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氾濫不止,兇猛的野獸吃掉善良的人們,殘忍的禽鳥用利爪掠走老幼。正是在這個時候,女媧冶煉五色石來修補天蓋,砍斷海中巨鰲的腳來做撐起四方的天柱,殺死黑龍來拯救冀州,用蘆灰堆積起來堵塞住了洪水。 於是乎破碎的天蓋被修補好了,支撐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豎立了起來,洪水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