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當雲天明穿成林如海 > 第23章 是時候了

第23章 是時候了(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重走西遊:姐拉三大反骨仔天天反三國憑實力截胡養子斷親後,帶著親爹妻兒逆襲了火影:開局帶著二柱子來到戰國大明狗腿子時空亂敘穿越古代無理造反原神:楓丹的武道人仙御賜監察使大齊之君上傳奇蔚藍檔案:來自地牢的負罪者穿越之我在異世界捉鬼行屍走肉:我在末世賣軍火當老六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大夏鎮遠侯貞觀六年遇見三歲小公主歷史副本從崖山海戰開始明末風雲:漢王重徵天下影視反派:從流金楊柯開始三國:開局娶了大喬

此次親征仍然是太子監國,賈代善依然總領京城防務。

這一年大皇子已經28歲,三皇子四皇子分別為24歲和23歲。雖說幾位皇子打小沒正經學過武功,但宗學“畢業”後也都被建武帝扔到京衛大營裡呆過一陣兒,帶著刀劍騎馬那是妥妥地。能騎馬就能上戰場——本著這樣的認知,不顧太后的強烈反對,建武帝堅持讓兒子們跟到戰場上見見血。五皇子和六皇子也已入朝,被留在京城協助太子督辦糧草。

率十萬大軍抵達後,建武帝與西寧郡王部諸將召開了三天軍事會議。眾人一致認為大漠兇險、蒙古騎兵機動性強,一旦大軍深入作戰,若陷入敵人的包圍之中那就涼涼了;讓韃子自己送上門來才是上上策。

眾人幾番推演後,制定了一個誘敵深入之計:西寧郡下屬30衛每相鄰兩衛組一支千人騎兵隊,15支騎兵隊輕裝簡從,在長達千餘里的邊境線上開展地毯式搜尋,碰到漠西蒙古到處打劫的小股軍團就往死裡殺,韃子要是跑了就追——別追得太緊,多少要留下幾個活口回去報信。

各衛所將軍領命自去安排不提。這邊建武帝躍躍欲試、想親自帶一哨人馬去大漠中“打穀草”。西寧王簡直要跪了——陛下要是親自上陣,出點兒意外他全族都不夠賠命的。幾位皇子也死命勸老爹坐鎮西寧府總攬全域性。

西寧王當即表示自己當誘餌親自帶隊出擊,三位皇子紛紛請戰,建武帝很是高興,但人家西寧王只同意帶上大皇子,心說“帶一個我護得住,多了我可沒那把握。”

但西寧王的話說得漂亮:“三殿下四殿下還怕沒仗打嗎?本王此次先帶大殿下去歷練,等韃子大軍來了,只要陛下同意,你們都可以輪番上陣。”(上什麼陣啊,兩軍對壘時能雙腿不發抖站直了就不錯了。)

私下裡又喚來心腹吩咐:“你帶上50個機靈點的騎兵,給本王護住大殿下。只要一碰見韃子,你們就給大殿下當人牆。一旦發現有危險,帶著大殿下快跑。大殿下全須全尾地回來,本王就給你們每人記一大功。”

很快,西寧府衛15支騎兵隊總計一萬五千名騎兵就撒向了茫茫大漠。這下漠西蒙古四處打劫的小部隊可遭殃了:只要靠近大宇邊境,就會被衝出來的大宇騎兵“群毆”;都跑了還被追著不放……

很快,託因不斷收到多個方向遭遇西寧“李向陽”的彙報。託因在地圖上查了查:這麼長的地帶都碰到西寧府騎兵了?這得多少兵力?這是要幹嘛?是機會還是圈套?

託因陷入了糾結。這裡必須先介紹一下“牛人”託因。

託因的先祖是瓦剌部首領也先。沒錯,就是那個一手製造了“土木堡之變”抓獲了明英宗朱祁鎮的也先,瓦剌也由此盛極一時。可惜好景不長,也先死後,瓦剌便分裂成由也先長子博羅納哈勒統領的杜爾伯特部和次子阿失帖木兒統領的準噶爾部兩部分。二百多年來,兩個部落雖然也有摩擦,但大面上還是過得去的。

託因家族是博羅納哈勒的嫡系子孫。按照蒙古習俗,老首領死後財產與權力基本都由長子繼承。託因他爹達賴臺什是他爺爺的第三個兒子。他爺爺死後他爹因為才幹出眾被兄弟們擁立為首領,兵不血刃地完成部落權力交接。他爹達賴臺什不負眾兄弟所望,帶領整個部落逐漸走向強盛,一度成為漠西蒙古四大部族之首,攢了相當厚實的家底。

誰也沒想到,等他爹死的時候居然重演了齊桓公家“停屍不顧,束甲相攻”的大戲。

託因他爹有七個兒子,託因行三。《清史稿》中記載說最有才能的是他四弟和七弟,這二人也最得他爹的看重,將絕大多數財產留給他們,希望這二子能精誠團結,共同保衛部眾(太蠢了,一山怎能容二虎)。然而,事與願違,達賴臺什屍骨未寒,兒子們便因為分財產上演了“全武行”,互相打了七年。直到最有才能的老四因為意外都被土爾扈特部人殺死之後,內亂才勉強結束,託因成為杜爾伯特部首領——史書上輕描淡寫這幾句話,背後隱藏的東西太多了。託因能成為七兄弟中最後的勝者,說他無才無能卻“揀了個漏”?誰信啊!

因為七兄弟打了七年的內戰,把達賴臺什好不容易攢起來的家底全禍害光了。此時的杜爾伯特部已經部眾離散,一蹶不振。託因成為首領後,不僅沒能將已經反目的兄弟們重新團結起來,反而被“有才能”的老七帶著他的所屬部落遷往伏爾加河——等於帶走了一半的部落成員。這無疑使杜爾伯特雪上加霜,失去了相當大的實力。

真實的歷史上,一直有著吞併杜爾伯特部之心的準噶爾部見有機可趁,

目錄
龍珠,我若不讀書吉連都得哭
返回頂部